(1)水量充足根據當地的氣候、季節、居民用水習慣及供水服務半徑等,選擇能滿足居民供水量的水源。
(2)水質良好根據水源周圍的環境條件、衛生狀況及水質分析結果來判定。選擇水質良好、流行病學上安全、無地方病、無毒害及無放射性危害的水源。
(3)便于保護如果水源經常受到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的污染,即使有完善的的凈水設備和嚴格的操作管理,也不能保證供水流向及污染源與居民點的分布等情況,提出確保水質的衛生防護措施。
(4)技術經濟上合理在分析比較各水源的水量、水質之后,結合取水、凈化及輸配水等設施的要求,盡量減少投資,選擇技術與經濟均合理的水源。選擇水源的總原則是,先選用深層地下水,如有困難,依次選擇泉水、淺層地下水和地面水。
2、災期臨時性供水水源選擇與衛生防護
臨時性供水水源包括各廠礦和單位的自備井、農田灌溉的機井、分散各地的水井及自來水廠的補壓井(或戰備井)等,調查表明,這些水源在震后除細菌污染外,比震前可能有較明顯變化的指標有硫酸鹽(100~>300mg/L)、氯化物(70~140mg/L)和總硬度(可上升至270~360mg/L CaCO3,有的井甚至高達1000mg/L)。震后不少水井的水位上升,有的有地層或地下井管斷裂。水質污染程度與井壁和地面構筑物的損壞情況有直接關系,破壞嚴重的水質污染嚴重。另外,地下水位的改變會使井水受淺層水及地面水的滲透污染。
震后應盡快掌握可做臨時供水水源的有關情況,包括水源分布地點、供水構筑物的破壞情況、周圍的污染源及環境衛生情況等。水源附近有掩埋的尸體、廁所、垃圾污物堆積等,都必須立即予以清除和消毒,保證在水源周圍30~
進行飲用水水源選擇時,水源水質的衛生檢驗是查明水源衛生情況的必要手段之一。在災害期間的特殊條件下,為應急提供可供水的水源,可采用便攜式、適于現場操作的檢驗設備。根據水質檢驗結果,按照有關的衛生標準與衛生要求選定可供飲用的臨時水源。
(三)災期應急性供水
1、應急性供水方式
地震災期應急性供水措施主要有用水車送水及用自備的取水工具分散取水。
(1)水車送水這種供水方式方便群眾就近取水、分散供水。需要注意的是,在送水前要進行水車的衛生處理與消毒、運送中水車要加蓋、密閉,水車的水要防止水龍頭污染等。實踐表明,一臺4.5噸的水車、日供水4~6次,按5~6L/人·日升計,可供應3000~5000人飲用。
(2)分散式供水用自備的取水工具,到分散各地的臨時水源直接取水,也比較方便,但是,采取這種方式供水時的水源衛生防護是十分重要的。在臨時供水地點,市民自帶容器,由應急供水擔當的職員、消防員及市民自治組織的人負責發放,沒有容器的市民,要注意相互調劑。出現大數量容器不足的情況,政府需要考慮支援。對醫院,診所等機構恢復供水作為第一優先,如果需要,進行車輛應急供水。
(3)凈水器選擇
在臨時聚居地找不到地下水源、又無法采用送水方法滿足正常生活用水的條件下,采用可移動的凈水器就近處理地面水,生產符合飲用水衛生要素的自來水,解決飲用水需要,也是保證飲水衛生、防止水傳疾病的有力應急措施之一。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