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5·12”中國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了11天,我們已在淚水與燭光中揮別了5萬多名罹難的同胞,接下來更需要化悲痛為力量,盡全力做好震后各項次生災害的防御工作。
地震引發的次生環境災害中,水污染是尤需注意的。地震中,一些危險品液體可能會流入附近水體,造成水污染,而由于水體的流動性,還可能會擴大污染影響。為此,本報特別選擇了保加利亞科學院水問題研究所專家的一篇文章,為災區震后水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借鑒。同時,由于災區現已進入高溫時節,高溫下的環境衛生防疫工作也尤為重要,同時配發美國環保局網站針對如何應對高溫環境的一些建議,以資借鑒。
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壞還比較容易被發現或者監測到,但對于地震造成的地下破壞則易被忽略,及至地下水體破壞造成嚴重后果時才重視,往往為時已晚。
地震破壞了毒性污染物處理設施,損壞承載毒性污染物的結構,造成有毒物質泄漏到地下水的事件。因為容納和處理毒性廢物的結構,如地下填埋、水塘或咸湖等,通常由巖石和土壤組成,它們會被地震活動所破壞。而地面上的建筑,如水箱、水塔和其他混凝土的結構,也很容易被損壞、顛覆和摧毀。
地震會給地下水帶來嚴重影響,由于地層運動而造成的新的地下水體的特征難以被完整和定量地描述,淺層地下水可能會被人類活動、工業和農業廢棄物污染,而作為未來水供應主要來源的深層地下水所受影響也是未知的。
必須保證災后人們得到充足的、并且沒有健康風險的水資源供應,這就需要我們立即行動,確保地下水免受污染。地下水的污染可能來源于地表污染,或者是地下水水位以上或以下的一些地下污染。
地表的污染包括:被污染的地表水的滲透、廢棄物和污染物的地下填埋、污水污泥的隨意棄置、動物排泄物、化肥殺蟲劑、泄漏事件、空氣中顆粒物污染等。
地下水水位以上的污染包括:化糞池、污水箱、地下管道的破裂造成污水進入地下;含有有毒物質的咸湖或者其他池塘通過自然的水體循環進入地下水;地下填埋、廢棄物處置或者地下挖掘,如枯井、地下存儲池的泄漏等。
地下水水位以下污染包括:水井中的污染廢棄物,如探測井、引水水井和運河、廢棄的深井,地下水體污染、供水水井、地下采礦、地下水開采等。
地震活動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的源頭主要有以下幾種:地下存儲池、化糞池、市政地下廢物填埋和農村活動等。
淺層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是:污水排放、化糞池的溢出和私人污水。
大的人口聚集區依靠化糞池和地下水道來收集和處置人的廢棄物,如果這些系統中的設計在維護方面有問題,就會造成地下水污染,包括水體受細菌、氮、化工清潔劑、餐洗凈及家庭使用的化學物質,或者氯的污染。盡管有時某一個地下水道和化糞池系統對地下水的影響并不是很顯著,但當數量很多的下水道和化糞池系統在收集眾多人產生的廢棄物而沒有公共的污水處理系統的時候,就會造成地下水的大面積嚴重污染。
保加利亞地震的例子表明,很多黑海沿岸的居民使用的公共下水道和化糞池由于建筑設計問題,造成地下水水體污染。當時黑海沿海地區地質滑坡的斷面深度在
深層地下水尤其需要防范核廢物的污染,如果核設施的設計和運行缺少足夠的保護措施則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
如果基礎設施建筑于地基不穩定和容易發生山體滑坡的地帶,也容易造成有害廢物的擴散和污染。為此,地震專家還提供了很多具體建議,包括:有害污染物處理設施的設計必須能阻擋或者能承受住地面運動或抖動;在某些地區的地表需要承受住最大的地面水平運動;存儲類建筑要防止設計失敗帶來的污染物外泄問題。此外,還要考慮土壤濕度、斜坡穩定度等地震因素,如果不注意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或者加重地震對地面的震動并造成地面建筑的損壞。
如何應對熱天高溫環境?
美國地方政府在預測和應對過熱天氣方面兩種常用策略是:過熱天氣警告系統和降溫措施。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