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項目中通過在社區宣傳普及減碳知識,引導居民學會低碳生活方式。
為鼓勵人們更多地關注碳排放和全球變暖,提高公眾的節能減排意識與能力,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近日,“2008年社區1000家庭碳排放調查及公眾教育項目”在南京啟動。
這個項目是環境保護部宣教中心與美國環保協會共同開展的為期一年的居民生活碳排放調查與公眾教育項目,現已在南京市的3個社區同時開展。記者就如何教會社區居民減少碳排放采訪了有關人士,了解到這個項目是通過哪些方法來影響居民實踐低碳生活的。
方法一:通過宣傳普及減碳知識,提高人們的減排意識
只有通過向人們普及減碳知識,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行為對減少碳排放的作用,才能主動地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環境保護部宣教中心主任焦志延表示,公眾良好的環境意識和廣泛的參與,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有積極推動作用,也會直接促進我國當前的節能減排工作。
為向公眾宣傳碳減排的知識,這一項目開發設計了一款家庭碳排放的計算工具,它是由南京大學設計的一個電腦軟件,能夠根據人們提供的相關數據,計算出每一個家庭在交通出行、家庭能耗、廢棄物產生等方面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比如,如果想測算交通出行時的碳排放量,只要輸入出行選擇的生活方式以及行程的總公里數即可。如果想了解家庭每月的能耗會帶來多少碳排放,則只需輸入水表、電表的數字。宣教中心綠色社區創建主管高俊萍告訴記者,我們會讓社區居民登錄指定的網站,教他們使用這個計算工具,了解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從而能夠從自身做起,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真正實踐低碳生活。
此外,環境保護部宣教中心還向社區居民發放了《公民節能減排實用手冊》,能方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查找到自己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為社區中的教育活動提供了學習資料。在南京的試點社區,居民們還免費領到了節水噴嘴,這些節能工具也為人們了解減碳知識、實踐減碳行為提供了幫助。
方法二:引導居民實踐低碳生活,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
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向公眾倡導環保、綠色的低碳生活方式,也是這個教育項目要開展的主要工作。
綠色課堂是一個向人們宣傳和普及減碳知識的重要場所。南京市建鄴區南湖街道沿河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試點社區會定期邀請環保專家向社區居民介紹碳排放的相關知識,比如專家們會介紹碳排放對大氣環境以及生產生活的影響,告訴人們什么樣的行為會增加碳排放,什么樣的行為又能減少碳排放!迸c此同時,社區還會組織居民們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居民們根據自己的碳排放量,估算出能吸收這些二氧化碳的樹木的數量,然后一起進行植樹造林活動。
在項目中,社區志愿者也將發揮非常大的作用,他們會配合當地環保局開展一些入戶調查和教育活動!懊總社區我們都安排了350名居民作為志愿者,這就相當于一個人負責10戶家庭。志愿者們的工作就是定期入戶,調查并認真記錄每一個家庭交通出行、能耗及廢棄物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并在居民家中直接進行教育,告訴人們簡單易行的減少碳排放的生活方式。”高俊萍介紹說。
方法三:發布碳排放調查報告,讓人們看到教育的巨大作用
“目前,國內在社區中開展的減碳教育活動相對較少,每個家庭的碳排放多少沒有準確的數據。”高俊萍介紹說。因此,“社區1000家庭碳排放調查及公眾教育項目”將在試點社區內選取1000戶家庭,通過使用簡單有效的家庭碳減排計算工具進行測算,對家庭碳排放數據進行統計、對比,發布中國首份《社區家庭碳減排研究報告》,從實踐層面研究社區家庭碳減排的方法,提高公眾碳減排的意識與應對能力,豐富綠色社區創建內容。
高俊萍還介紹說,這份報告能夠為其他社區、單位及社會公眾開展類似減碳的教育活動提供示范,為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社區碳減排工作提供參考。此外,由于項目開展的時間長達一年,因此,報告還將反映在此期間,通過對公眾進行環境教育,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程度,以及他們采取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后,所減少碳排放的情況。
“報告反映的情況也將為政府開展類似活動,以及進行相關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