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全球環境辦公室副主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副主席呂學都日前表示,未來經濟競爭很可能是低碳的競爭,如果誰能超前作出部署就能在未來經濟競爭中贏得先機。
呂學都介紹,氣候變化的影響帶來很多問題,如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等,對有些國家是災難性的變化。要減緩氣候變化,主要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F在科學家正研究如何有效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儲存到地下,但目前的成本還很高。
呂學都說,2007年聯合國巴黎會議制定了巴黎行動計劃書,規定了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減排義務,特別提到發展中國家希望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援助。2009年將在哥本哈根召開第15次氣候變化地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會議,會上將就發達國家2012年后的減排義務、發展中國家減排任務以及發達國家提供技術支持能力進行重要談判,可以預見未來低碳經濟已是必然趨勢。
為此,呂學都向中國企業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應關注國家氣候方面的政策,如2007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方案和目前正在研究的國家氣候變化總體戰略,以及為減緩氣候變化在能源、農業技術等方面作出的部署。企業應在低碳經濟方面進行戰略性投資。
第二是現在就行動。要大量應用減少排放的技術,同時跟蹤國際制度、國內政策的發展。
第三是對可能制定的制度超前部署。中國的企業有一個很好的機遇,就是發達國家承諾要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讓溫室氣體減排等技術,這對中國企業是一個良好機遇。如果這個制度建立起來,中國企業家能做好應用和接受轉讓的行動和準備,就能更好地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