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一位頭發花白、年逾古稀老人的身影出現在崇左市紀念2010年“6·5”世界環境日座談會的現場。他,就是中國生物學家、北京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潘文石。
當即,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是崇左人民對一位榮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在野生動物研究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做出積極努力與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的崇高敬意!
在2010年“6·5”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潘文石來到崇左人民中間,他要將自己的生態文明理念傳播給更多的人,他要用自己的言行來告訴當地百姓:“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走出環境困境的關鍵!
“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保護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2010年6月5日是第39個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10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定為“多樣的物種·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來”,旨在促使全世界共同保護地球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呵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研究保護瀕危物種,保護生態環境,是潘文石的神圣信念。
現年73歲的潘文石是中國野生大熊貓研究和保護先驅者之一。1980年起,潘文石在臥龍和秦嶺的野地中對野生大熊貓進行了長達17年的艱苦的實地科考,深入了解野生大熊貓的生存方式及生存壓力,弄清了大熊貓瀕臨滅絕的真正原因,為國寶大熊貓保存了一片自由安寧的棲息地。
之后,潘文石將關注的目光轉向了靈長類瀕危動物——白頭葉猴。1996年,潘文石帶著他的研究隊伍來到崇左,建立了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13年來,潘文石以“科學家—民間企業—政府”三方結合的方式,積極倡議,身體力行,在研究、保護白頭葉猴的同時,著力解決當地百姓的能源、飲水、教育、醫療等問題,努力探索一條兼顧珍稀物種、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當地人民生存發展的有效途徑。
潘文石在堅持環境保護研究和實踐的同時,堅持不懈地將自己的環境保護理念向社會宣講,爭取影響更多的人,從各個方面共同保護環境。
6月3日下午,他走進了崇左市紀念2010年“6·5”世界環境日座談會會場,他要通過演講、報告,將生態文明理念傳播給更多的人。
“保護自然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是為了子孫后代的安全”
“保護自然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是為了子孫后代的安全”。在座談會上,潘文石向崇左地方官員與各界人士代表闡述了這一觀點。
對于環境問題的實質,潘文石用了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概括,“那就是人口太多,地球負擔不了了!迸宋氖f,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們對土地及能源的需求量不斷加大,人類的消費正呈現超負荷狀態。如果全人類以美國平均消費水平生產生活,30年后將會把地球資源消耗光;如果全人類以世界平均消費水平生產生活,75年后也將會把地球資源消耗光。人類還有幾十年的時間來處理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問題,否則人類將面臨無法持續生存下去的危險。
確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顯示,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超過1.7萬多個生物物種面臨滅絕危險,有些物種甚至在人類沒有發現它們之前就已經在地球上消失。造成全球物種減少的幕后黑手是人類的活動。人類無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砍伐森林、破壞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排放污染物等都對自然、對生態造成了致命破壞,物種消亡的速度急劇增長,人類正面臨著“生存基礎日益缺失的危險”。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走出環境困境的關鍵”。潘文石極力呼吁,“要建立新的倫理觀。我們不僅是為今天活著,保護自然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是為了子孫后代的安全,是我們當代人對后代人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