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2010年世界環境日 >> 

全球十大環境污染

時間:2010-06-10 來源: 作者:

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范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 這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與變異的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大約有200萬種生物,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種就構成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具有豐富的價值: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還有美學價值,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人們的生活。另外,生物多樣性還能激發人們文學藝術創作的靈感。無論哪一種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之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們共同維系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要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就要受到影響。就藥用來說,發展中國家人口的80%依賴植物或動物提供的傳統藥物,以保證基本的健康,西方醫藥中使用的藥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發現的物質。

雖然,生物多樣性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福祉。但近現代,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及科技革命以來,人類的活動日益影響著地球的自然環境。

生物多樣性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破壞,目前世界上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消失。這是地球資源的重大損失,因為物種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食物鏈引起其他物種的消失。

據國外的科學家估計,物種喪失的速度比人類干預以前的自然滅絕速度要快1000倍。據聯合國環境計劃署估計,在未來的20-30年之中,地球總生物多樣性的25%將處于滅絕的危險之中。在1990-2020年之間,因砍伐森林而損失的物種,可能要占世界物種總數的5-25%,即每年損失15000-50000個物種,或每天損失40-140個物種。在IUCN 2009年公布的紅色名錄中,2008年全世界有2496種動物、8457種植物受到滅絕威脅。中國的不少特有物種,如黑猩猩、藍鯨、小熊貓、大熊貓、東北虎、華南虎、亞洲象、麋鹿、犀牛、藏羚羊、丹頂鶴、揚子鱷、中華鱘、水杉、銀杏、紅豆杉、闊葉蘇鐵、長白松等等都面臨滅絕威脅。

酸雨蔓延

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污染,pH值小于5.65的降水叫酸雨。目前,全世界酸雨危害非常嚴重。美國五大湖地區工業污染造成的酸雨,對美國和加拿大邊境地區的森林和野生生物的嚴重破壞和損害,成為美加雙邊關系中的一個難題。西歐酸雨對北歐的危害,已經成為歐洲一個重大的環境問題。我國的酸雨狀況也令人擔憂。在80年代,中國的酸雨主要發生在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西南地區,酸雨區的面積約為170萬Km2。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以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酸雨的面積擴大了100多Km2。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現在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心區年平均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頻率高達90%以上,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和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地區。可見,我國酸雨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目前仍呈逐年加重的趨勢。

酸雨主要是破壞森林和水域,造成土壤的酸化、肥力減退、河湖酸化、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酸雨滲入地下,使地下水酸化,污染地下水。此外,酸雨還會腐蝕建筑物和金屬材料。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大氣無國界,防治酸雨是一個國際性的環境問題,不能依靠一個國家單獨解決,必須共同采取對策,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聯合國多次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酸雨問題。許多國家把控制酸雨列為重大科研項目。全世界已有40多個國家通過有關污染限制汽車排污。1993年在印度召開的"無害環境生物技術應用國際合作會議"上,專家們提出了利用生物技術預防、阻止和逆轉環境惡化,增強自然資源的持續發展和應用,保持環境完整性和生態平衡的措施。專家們認為:利用生物技術治理環境具有巨大的潛力。煤是當前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煤中含有硫,燃燒時放出SO2等有害氣體。煤中的硫有無機硫和有機硫兩種。無機硫大部分以礦物質的形式存在,其中主要的是黃鐵礦(FeS2)。生物學家利用微生物脫硫,將2價鐵變成3價鐵,把單體硫變成硫酸,取得了很好效果。例如,日本中央電力研究所從土壤中分離出一種硫桿菌,它是一種鐵氧化細菌,能有效地去除煤中的無機硫。美國煤氣研究所篩選出一種新的微生物菌株,它能從煤中分離有機硫而不降低煤的質量。捷克篩選出的一種酸熱硫化桿菌,可脫除黃鐵礦中75%的硫。據1991年統計,捷克利用生物技術已平均脫去煤中無機硫的78.5%,有機硫的23.4%,目前,科學家已發現能脫去黃鐵礦中硫的微生物還有氧化亞鐵硫桿菌和氧化硫桿菌等。日本財團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最近開發出的利用微生物膠硫的新技術,可除去70%的無機硫,還可減少60%的粉塵。這種技術原理簡單,設備價廉,特別適合無力購買昂貴脫硫設備的發展中國家使用。生物技術脫硫符合“源頭治理”和“清潔生產”的原則,因而是一種極有發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