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過速隱藏高風險
在缺乏規模效應和污水處理費難到位的情況下,企業成本增加風險高,一些地方過速的污水處理市場化進程隱藏不少風險。
一方面是不恰當的市場化模式所引發的管理風險將在后期顯現。亞洲環?毓捎邢薰灸喜i鰩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紀仁華等人介紹,地方為趕工期,多采取TOT模式,其最大弊端就是建設者與使用者分離,一些地方因污水處理設施的地基下沉、池體開裂等,導致污水處理不達標,地方政府與企業之間相互扯皮,矛盾重重。
另一方面是后期資金鏈不穩定,污水處理難以做到穩定運行,尤其是那些依靠政府額外補貼才愿意進入市場的企業將難以為繼。
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各地自備水比例大,實際污水處理費收取不到位,政府資金緊張。記者發現,我國中西部地區大量城鎮個人、單位都有自備用水,占當地供水量的比例不低。而各地都是通過與城市自來水費捆綁形式,收取污水處理費,實際上導致大量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并沒有被征收相應的處理費。城建部門調查,湖北荊州市城鎮日供水量為71.5萬噸,但城市自來水供水量只有20萬噸,其余都是自備用水,導致荊州市產生的2/3生活污水收不到污水處理費。
同時,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普遍落后,污水處理費達標收取,群眾負擔重。湖北省監利縣建設局總工程師王光清說,監利縣目前縣城的自來水費是1.4元/噸。在經濟落后的監利縣,又處于湖泊和江河。一旦當地日處理3萬噸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立后,加上0.80元/噸的污水處理費,每噸2.2元的水費將給群眾造成不小的負擔。
由于污水處理費難收,一些地方要么財政兜底,要么污水處理設施被閑置。目前,中國水務集團在東北個別城市采取BOT模式運營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因政府無法支付污水處理費,被迫轉回給了當地政府。
理性看待市場化 綜合收費捆綁出讓
武漢市城市排水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我國大部分城鎮沒搞過污水處理項目,缺乏相應的經驗和人才,污水處理市場化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各省份對污水處理項目要因地制宜,慎重選擇市場化污水處理模式,對市場準入進行細致評估。專家認為,污水處理項目建設一定要有中長期的成本預算,再選擇市場化污水處理模式;對市場準入進行細致評估,不是企業有錢就可以上項目;要加強政府有關參與人員的技術經驗培訓,防止由于地方官員經驗不足,在投資商設定的規則里吃虧,增加群眾負擔。
其次,改變污水處理費收取渠道單一局面,合理界定自供水單位的污水排量,達到多渠道收取污水處理費。
第三,提倡將分散在各城鎮的中小型污水處理項目進行“捆綁”,形成規模效應,既吸引企業參與,也減輕群眾繳納污水處理費的負擔。江西省建設廳城建處李日龍說,江西新建的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單個進行招標,污水處理費將在1元/噸以上,絕大多數城鎮居民根本無法承擔。目前,江西將在建的80個縣市污水處理廠全部捆綁打包,形成項目規模,吸引了眾多大型水務集團蜂擁而至。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