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青:警惕4萬億投資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時間:2008-12-09 來源:新華報業網 作者:王小梅

   

吳曉青強調:為“三湖”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談《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

點擊進入論壇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28日向媒體通報說,為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環境保護部認真兌現環評七項承諾,加快審批中央政策措施支持的符合擴大內需要求的建設項目,為拉動內需開辟綠色通道;對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排放、資源型)建設項目嚴格把關,堅決卡住,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12月1《人民日報》)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11月初,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措施,未來兩年投資將達4萬億元,出手之快、出拳之重,為多年來所少見。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國家在宣布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大舉措后明確表示,總額4億萬元的投資將嚴格防止用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在今年四季度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中,投向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的資金達120億元。也就是說,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已成為我國擴大內需政策的明確指向之一。難怪有人說,生態環境建設正在迎來黃金期。

直言不諱地說,我國持續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城鎮化進程加快,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我國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形勢依然嚴峻。加之,近幾年,由于環保投入相對不足,以及一些地方領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意識不強,特別是在招商引資上,沒有辯證認識發展與環保的關系,甚至把降低環保、排污要求作為優惠政策,總認為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結果造成我國的生態環境邊治理、邊破壞,治理趕不上破壞好轉與惡化并存的特征和局部好轉、整體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

殊不知,生態環境破壞導致的污染使GDP每年損失13%,按照2006年我國GDP20萬億元來計算,每年因生態環境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6萬億元,相當于260個太湖流域生態治理投入,325個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投入,433個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投入,是全國每年水土保持投入的1300倍。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