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水價結構,不難發現其中一個較大的差異。以北京為例,每立方米2元多的水價,另外加收的污水處理費只有幾角錢,而在歐盟一些國家,用戶真正為用水所付的錢只占一個較小的比例,總水費中的大部分錢付在了污水排放上。不僅價格比例差異較大,所使用概念也與發達國家不盡相同,幾年來,我們一直使用“污水處理費”這樣的提法,而發達國家則更準確地稱之為“排水費”。
在11月18日,中華環;饡鬓k的節水減排與水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研討會上,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秘書長劉志琪,在正式開始她的報告之前,首先澄清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她說,污水處理只是整個排水領域的一個環節,長期以來由于污水處理受到更多的關注,人們往往將兩個概念混淆起來,其實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從劉志琪以及其他相關專家的報告中,不難總結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國排水行業盡管起步不晚,但發展較慢,特別是立法的嚴重滯后,給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困惑。
處理能力與處理量之間缺口巨大
回顧我國排水行業的發展,它的時間起點幾乎與供水相同,“然而,當人們吃水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時候,排水自然會被放在較低的位置上”。劉志琪說:“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污水處理能力一直處在初級水平。”1984年,排水行業開始進入發展階段,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在北京高碑店建成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1998年,我國的排水行業經歷了又一個拐點,在拉動內需的政策下,一批污水處理廠迅速建設起來。
目前,全國共有污水處理廠883座,僅2006年、2007年兩年就增加了91座,排水管道的總長度近30萬公里,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每日7000多立方米,平均每年增長近22%。面對這樣的增長數字,應該說排水行業的進步是相當快速、明顯的,但為什么該領域專家、學者卻得出了進步較慢這樣的結論呢?
實際情況表明,目前我國在排水領域污水處理能力與污水處理量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缺口。比起1995年,我國城鎮日污水處理能力增長了10倍,而年實際污水處理量僅增長了3.3倍。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鄭興燦將缺口產生的原因歸結為“大部分設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特別是1998年拉動內需時建設起來的大量污水處理廠!眲⒅剧髡f:“地方一些部門,盲目把處理廠建設起來,向國家交賬,對實際運營上的問題,沒有給予充分的考慮,特別是管網不配套的問題相當嚴重!蹦壳,這些污水廠大多無法滿負荷運行,有些甚至根本無法運行。
今年,國家再次提出了拉動內需的政策,又將有一批污水處理廠修建起來。劉志琪說,這次建設的重點是“在建”的設施,就是要優先完成建設多年卻沒有完工的工程,而且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特別對管網配套提出了要求。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