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迪斯蒂(Hardisty)是西澳大利亞大學的環境工程和經濟學副教授,也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從事環境戰略研究的訪問學者,上周他在《中東經濟觀察》上發表文章分析了當前經濟危機與環境危機的因果關系,以及世界對這兩個危機的不同反應,提出兩個危機可能給地球環境帶來的后果,特別是在能源領域。哈迪斯蒂認為,當前存在一個真實的機遇,可以為體制和決策帶來深刻的變革,重建一個長期、環境友好、社會經濟可持續改善的人類生存條件。
生活在一個“指數時代”
哈迪斯蒂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指數時代”,這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各種因素將世界帶入了一個未知的經濟和環境領域,全球以指數級的速度在加速變革。今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突然而至、造成嚴重沖擊的全球金融和銀行業危機。激增的人口和快速的資源開發利用,帶來了能源需求和大氣排放的飛速增長,食物和水需求增加,漁業、林業、生物多樣性的警報,以及氣候變化沖擊越來越明顯的證據,構成了席卷全球的所謂新型環境危機。當今擺在世界人民和政府面前的問題是,我們要先處理哪場危機,如何處理?
金融危機來龍去脈
業界對公司利益和個人財富的追逐,形成了一個極具風險的文化,致使對銀行業和金融管理失當,造成了目前的這場金融危機。金融產品通過將高風險資產打包,構成了一種幻象,即那些資產高價值、低風險、安全有保證且能夠升值。但是,當資產開始貶值,購房人拖欠抵押貸款,那些扎根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劣質資產就暴露出本來面目:極其脆弱且價值可疑,F在這一切在影響實體經濟、窒息投資、打擊商業信心。銀行家們在危機一開始就知道這場高風險游戲可能帶來什么,隨著不加監管約束的業務膨脹,現在回想起來,這個結果幾乎不可避免。
在金融巨變面前,世界反應迅速。多國政府采取措施穩定銀行和金融市場。政府警告說,如果不注資恢復銀行體系,將有可能遭遇規模前所未有經濟災難。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什么證據表明有資金注入金融機構,當務之急是穩定證券市場,阻止經濟衰退。如果錯誤的商業決策還能獲得獎勵,必將損害自由市場的健康機能。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