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從我國實際出發,保證經濟的安全運行,必須大力節約用水,推進水價改革,使水的價格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應成本。由于水價與節約用水方面的問題相當突出,水價總體水平偏低,市場秩序、供水管理體制滯后,用水效率不高以及社會上節水意識不強,水資源浪費嚴重已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縱觀我國水價改革過程,供水單位的財務負擔及水資源的稀缺性是水價改革的根本誘因?梢灶A計,隨著今后我國各部門用水的增加,水價還會進一步提高,對農業用水和農業發展會帶來更為嚴峻的考驗。加大農業節水投資力度是今后國家水資源政策的必然選擇。
一、兩步制農業供水價格的現狀與存在的弊端
(一)農業供水價格現狀
我市現有水利工程:武都引水工程和都江堰人民渠七期水利工程,實行的兩步制水價,基本灌面配基本水量,實行基本水價,超計劃水量,實行超計量水價。農業提灌減半計收水費。中型水利工程和小型水庫實行自流灌溉,放長流水按畝計收水費。中型水利工程每畝水費20-42元不等,小型水庫20-35元不等。
農業水價管理:水利工程供水價格采取統一政策、分級管理方式,區分不同情況實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據此規定,水價管理有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兩種形式。
我市武引灌區農業水價由省物價局、省水利廳制定,實行兩步制水價,計量水價和終端水價;都江堰人民渠七期工程在綿陽境內的農業水價省上委托市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終端水價。中型和小型工程農業水價,由市、縣價格主管部門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聯合分別制定。
(二)農業水價管理與水費征收現狀
我市農業水費收取有三種形式:一是由水管單位直收、開票到戶;二是由水管單位委托鄉鎮統收、代收;三是由農村用水協會收取。目前較為普遍的辦法是鄉鎮代收。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類是鄉鎮將水費分解下達到各村,進入末級渠系后各村根據自身特點采取多種方式分攤水費,有按田地
等次和受水情況進行區分,按比例分解下達;如一類田、地按終端水價1畝的標準水價全額承擔,二類地區按80%承擔,三類按65%承擔。也有按種植類別和產量分攤;還有按個人承包土地面積計算人均分攤水費等多種方式。根據水管單位下達的面積水量、水費,由各鄉鎮、村、社在不超過終端水價的限額內,分解到農戶。這種方式較好的維護了終端水價的權威性。
二類方式是實行“順加法”,即水管單位將計量水費計算到鄉鎮和用水協會后,對從毛陡渠到農民田間發生的各項運行費用順加,各村預收預繳,最后分攤結算。這樣,如果天旱或原有小型蓄水工程未正常發揮作用或該地區本身缺水,農業供水終端水價就會突破限價規定。
(三)實行兩步制水價和自流灌溉的弊端
1、實行自流灌溉水利工程的農業供水,水資源浪費特別嚴重,不利于推行節約用水。
2、現行的兩步制農業供水價格,供水渠不能灌溉的坡地均要按畝承擔基本水費,農民意見大,難于接受。
3、因收基本水費原有蓄水設施難以發揮蓄水作用,不利于多蓄水。
4、年實際用水量與所配基本水量存在較大差距,枯水季節和用水高峰季節矛盾突出。
5、供水收費體制采用行政隸屬關系,中間環節多,供水經營者與用水戶未見面、權利與義務分離;鎮(鄉)截留、挪用水費較為嚴重,一方面用于抵扣工程欠款,另一方面用于填補工作經費不足,給供水單位水費的征收和管理加大了難度。
二、大型水利工程農業供水推行全計量水價勢在必行
(一)現行的兩步制農業水價改為全計量水價的探索
我市大型水利工程農業供水價格以武引工程農業供水價格為例:武引灌區全年有效灌面112.08萬畝,灌區內農業供水價格按年度標準畝,基本用水價格為每畝27.00元。超用水量水價為:1~3月每立方米0.14元;4~6月每立方米0.17元,7~9月每立方米0.13元,10~12月每立方米0.14元。提灌按自流灌溉標準減半計收,農民最終用水價格每標準畝不得超過42.00元。
推行計量水價,由兩步制水價改為全計量水價:取消原來基本灌面配基本水量執行基本水價、水價按畝收費,推行全計量水價按定額計量供水、按水方計價。按當年10月至次年3月,供水100立方米,每立方米0.10元;4~6月供水100立方米,每立方米0.11元;7~9月供水50立方米,每立方米0.12元,超過250立方米以上,每立方米0.14元。按實際用水量向農戶計收水費。
實行計量水價促進節約用水,根據對武引灌區射洪縣已實行計量水價的調查顯示,2004年射洪縣實際用水量120萬立方米,比前三年平均用水量的423.65萬立方米減少了303.65立方米,減少幅度為71.67%,實行計量水價大大降低農戶水費支出,如金華鎮會靈村2003年農民畝平均交水費18.171元,2004年實行計量水價后畝平均交水費12.14元,減幅35%。復興鎮龍歸村2003年畝平水費34元,實行計量水價后2004年畝平水費11.67元,減幅66%。調查時農民說:實行計量水價,我們堅決擁護,真正體現了少用水少交錢,不用水就不交錢。
(二)實行計量水價促進節約用水,減少農民水費支出
1、促進水資源化的優化配置,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按方計價、按方收費,能促進用水戶(組織)充分利用已有的蓄水設施多蓄水,減輕水利工程渠道供水輸水壓力。
2、實行申報水量制度,使各用水戶(組織)和各級水管單位增強計劃用水意識,確保上下游農戶均衡收益。
3、節水效果明顯,按方計價、按方收費,有利于加強輸入管理,促使用水戶(組織)自覺節約用水,不浪費水。
4、實行計量水價明顯能降低農民水費支出,能夠真正體現農民少用水少交錢,不用水就不交錢,讓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
5、實行計量水價,按方收費能夠杜絕鄉鎮搭車加價,截留和挪用水費的問題。
大型水利工程推行計量水價,有利于促進中型水利工程向計量水價過渡。
為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在水資源配制、水需求方面的調節作用,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國家要加大對農業供水工程設施改造,渠系硬化的資金投入,減少輸水損失,降低運行成本,全面降低農業供水成本,減輕農民負擔,切實保護農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