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了武漢市水價調整聽證會報道,內心很不平靜,最近筆者與身邊的朋友談了此事,覺得有必要將他們的觀點和我的意見收集、整理。
1、武漢市的自來水價格太低,沒有反映出自來水的實際價值,特別是目前國家準備南水北調,其中線將從漢江調水,必然影響到漢水的水量和水的自凈能力(現在是二至三級水質,水量少后,很有可能變為四級,那就不能作為自來水的來源),而武漢現在大部分自來水來源于漢江,其影響可想而知。武漢目前實際已是屬于水質型缺水城市,如果現在不培養節水意識,將來武漢人也許會到沒有水喝的境地。因此必須通過水價的調整,以增強市民節水意識。
2、北調后,屆時必然增加武漢取水凈化水的困難,水價將有大幅度的提升,這是可預見的未來。現在如果不做好逐步提價宣傳和實質性的提價,到時候一步到位恐怕更難做到。因此,現在必須做提價工作,以減小將來大幅度提價所帶來的影響。
3、個別媒體有些論點有問題。提升水價、加大力度治理水污染是全國總體方針,是政府的行為,而輿論卻把居民無法承受提價的情況夸大。
4、是資源,與礦產一樣必須有價格,生產水、治理水污染的是企業,企業就得有再生產,不斷的積累才會有更好的再生產,如果再由政府來補貼,政府承擔得起嗎?況且目前武漢市治污任務與國務院的要求差距太大,如果不抓緊治理,后果將越來越嚴重,根本無法完成國務院的任務。
5、個別用不起水的特困戶(我認為每個城市都有這樣的市民),有困難也有特殊的補貼政策,不能因為有少部分特困戶,就不進行水價和治理水污染工程的改革。這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必須改革。廣大群眾應從改善自身生存的環境和長遠的利益考慮,支持提升水價和污水治理費。
6、像電信改革那樣要求對水的改革。電信是暴利行業,而自來水公司是虧損企業,長期由政府補貼,如果以電信價格改革的要求來要求水價和治污費改革,顯然是錯誤的。提升水價與治污費是國家明文要求的,是今后城市發展的需要、是大方向,怎么能不好好加以宣傳,以盡可能讓群眾接受呢?個別人的利益要考慮,但要通過其他途徑,比如特困戶,通過政府補貼的形式,但不能把問題夸大,以至會扼殺水費改革。
所以,我們覺得政府應該把這個好事做好,抓緊落實水費改革,為武漢人民和來武漢創業的人們實實在在做點事。
下面進一步論證改革水費的必要性。
在“福利水”的光環下,供水行業一直做著虧本買賣,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悠然自得地喝著“福利水”,哪怕是瑞士這樣的高福利國家,水價也高于成本。
河南方城縣副縣長李守強給筆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一位農村婦女拒交水費,干部問她原因,她理直氣壯地說:“水是天上下的,渠是俺爹參加修的,憑啥讓俺交錢?”可以說,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把水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分辨不清。不錯,雨水不是商品,但雨水經過人類的開發利用,如水利工程的控制、攔蓄,已改變了時空分布。這樣的水,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同時具有交換價值。你能說它不是商品?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因收水費引起的水管人員與農民的沖突事件就達數百起,有的地方甚至發生了水管人員被打傷致殘的惡性事件。
做生意,沒人愿意虧本,但就供水而論,建國以來,我們確實一直做著虧本買賣。
“福利水”,導致“澤將竭,魚難活”,水價偏離價值,于是便出現了一方面是水資源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又存在著水資源的驚人浪費。
因為水價低,盡管我們喊破嗓子要求節約用水,但許多人惦記著把家中的電燈關掉,卻記不住把水龍頭關上。
因為水價低,供水工程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在創造著自身的貧困。管理單位虧損運行,每年只能靠國家補助的資金勉強保工程、養人員,漸漸陷入了工程老化失修、供水不穩、人員流失的被動局面。按規定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轉期是有一定年限的,但現在許多設備卻沒有大的更新。原因呢,只有兩個字:缺錢!
有關部門的調查表明,因為缺錢,80%以上的水管單位生產經營難以為繼。供水越多,虧損越大?梢栽O想一下,一個企業只有投入而沒有產出,能維持下去嗎?近年來,為了打破這種僵局,不少地方在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正本必須清源”,如果水費問題不解決,就很難從根本上打破“福利水”。如此,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打破“福利水”,關鍵是要制定出合理的水價。近年,有關部門對水價改革也進行了許多探索,許多城市依據國家的政策,進行了有益的運作,調整了水價。
水價偏離價值,有歷史淵源。我們知道,決定水價高低的關鍵因素是成本水價,而計算成本水價的依據是固定資產。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水利工程由國家無償撥款或補助興建。迄今為止,我國投入水利工程的資金從未進行過系統核算,未考慮過資金的時間增值,如把現有帳面數值確認為固定資產,國家將會蒙受很大的損失。其二,雖然大部分工程超過壽命期,但多年不提折舊,如果現在按國家規定的標準計算折舊費用,則資產所剩無幾。因此,對供水設施全面進行清產核資,是一項艱苦而繁重的任務。
盡管困難很多,但是,有探索就會有收獲。日前,國家計委印發了《關于改革水價促進節約用水的指導意見》,水價改革,終于有了可資遵循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