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藍藻防控戰 >> 

科學家提出治理新思路 構建食物鏈"吃掉"滇池污染

時間:2009-06-02 來源:春城晚報 作者:左學佳

日前,在漢龍集團向滇池保護基金捐資1.2億元人民幣的捐贈儀式上,國家公益性行業科技項目首席科學家申琳提出了滇池治理的新思路——“生物修復,順應自然”。

申琳說,依靠傳統技術手段治理污染水體是一項見效難的長期性工程,還是一項高投入的消耗性工程。滇池治污的核心在于解決富營養化問題,其現行主體思路在于截污和底泥疏浚,投資巨大且效果很難保證。目前,有一個重要的治污思路值得重視,該思路就是運用21世紀水環境生態保護領域中最有價值和最具生命力的生物處理技術體系,特別是通過生態演替的方式使營養成分在原地被有益菌“吃掉”,進而被浮游生物和魚類所食,實現變污染為資源的良性循環。

申琳說:“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充分依靠自然力,構建有效的新生態食物鏈后,可快速消耗內源污染和外源污染,成倍提高天然水域的‘納污’容量。運用該項目‘自然循環’技術將污物轉化、輸出、利用,可實現水質凈化與污物資源化的循環經濟‘雙贏’過程。持續保持湖泊的治理效果,提高納污緩沖能力,有望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實現湖泊治理的長期目標!

據了解,該項技術已經在湖南岳陽南湖13.2平方公里的湖泊治污工程中獲得了成功,并極大地降低了湖泊治污的投資與運行成本。新的治污思路與方法將為快速、高效、安全、低成本治理我國眾多湖泊的富營養化污染、防治藍藻爆發展示了新的方向。

漢龍集團一位人士介紹,如果使用他們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治污方法,3年后,昆明草海的水質可變成地表4類水標準。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