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藍藻防控戰 >> 

中國水質在線監測在艱難中起航

時間:2009-05-25 來源:網易探索 作者:

2005年底,松花江遭硝基苯污染。

2007年6月,江蘇無錫太湖藍藻爆發。

2008年夏,云南陽宗海中砷含量嚴重超標。

2009年初,江蘇鹽城30噸工業廢水偷排。

以上重要的環境水污染事件,僅僅是近年來家喻戶曉的幾起。環境保護部4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08年,環境保護部直接參與解決的環境事件就達135起,與飲用水污染相關的有46起。

2008年的環境挑戰并非個例,而始于2005年的自動水質監測系統則是環保部門試圖以技術手段遏制污染排放的重大舉措。這一年,當時的環?偩忠笤谒兄饕盼劭诎惭b自動水質監測系統。

據環保部的數字,2008年,85.5%的污水處理廠出水口安裝了在線監控裝置。

然而,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發現:盡管國家已出臺相關政策,水質在線監測產品依然不能滿足實際的要求。而且,個別污染物質,比如二惡英,很難實現真正的在線監測。

從實驗室到實地

從水源地采到樣品,運送到實驗室,利用實驗室的各種儀器對水質進行分析,這是傳統的水質監測手段。雖然在實驗室中分析手段完備,但是傳統的水質監測存在耗時長、樣品不易保存等諸多缺點。通過在線手段實現的自動水質監測系統,利用電或者生物感應器等手段,可以適時得到當前的水質數據。

常規水質在線監測僅包括5個參數:pH值,溶解氧,電導率,濁度和溫度;其他監測指標還包括氨氮,如總碳(TOC)和化學需氧量(COD)這兩項有機物指標,總磷總氮、葉綠素/藍藻等。只需經過幾分鐘的數據采集,水源地的水質信息就可發送到環境分析中心的服務器中。一旦觀察到有某種污染物的濃度發生異變,環境監管部門就可以立刻采取相應的措施,取樣具體分析。對于水質在線分析系統,中國水利部水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高級工程師劉曉茹認為:“其關鍵優勢在于快速而準確地獲得數據!

2005年7月,《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頒布,但是,真正給這個行業帶來強勁推動力的,卻是那年年末發生在吉林,橫跨黑龍江省,又延伸到俄羅斯的松花江污染事故。在這次罕見的特大環境事故里,硝基苯污染帶在我國境內行走42天。雖然持續了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但是由于初期信息發布渠道不暢和在線水質監測系統監測不力,這條長時間的污染帶對一些污染點下游的城市,以及一些俄羅斯的鄉村,變成了一場猝不及防的水污染事件。

“如果當時有自動水質監測系統網絡就好了!泵绹h境工程公司哈希的中方商務經理邱彤宇說道,“有了自動水質監測系統,我們可以在污染帶到達下游城市之前,提前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提供水質預警!

即使有了便捷的自動水質監測系統,目前的技術仍不能滿足環境監測的需要。劉曉茹訴記者,目前監測主要關心幾個總體性的參數,比如:COD、總磷總氮量等;對于特定的有機污染物,如具有很強毒性的二惡英,卻缺乏相應的手段在線檢測,而缺乏這些數據,環境學家就很難對完整的環境水質做出一個真實確切的判斷。

美國沃特世(Waters)公司中國市場總監舒放向《科學新聞》解釋,目前檢測有機污染物的成分和含量主要還是依靠色譜/質譜聯用等高端分析儀器,但由于復雜耗時的樣品前處理和儀器的限制,目前還很難實現真正的在線實時監測。

此外,利用COD指標來衡量有機污染物含量,也可能得到失真的檢測結果,因為氧氣的消耗還可能來源于亞硝酸鹽等無機還原性污染物被氧化的過程。

另外一個問題在于,現今的水質標準是基于實驗室檢測得出的,而實地樣品經過長時間的采集運輸之后,物理化學性質往往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使得一些關鍵污染物的指標從實驗室得來后,直接搬到實時自動監測系統上去用,顯得很不合適。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問題專家王玉華還指出,自動水質監測系統的另一個不足是,為了保證自動監測系統正常工作,必須定時更換試劑,清洗和校正電極,這對于在野外工作的人來說,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還必須對他們進行培訓。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