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藍藻防控戰 >> 

“河長制”:破解中國水污染治理困局

時間:2009-06-02 來源:環境保護雜志 作者:

“河長制”完善了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體制,落實了地方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工作思路、管理方式、組織形式都發生了明顯變化。

“以‘河長制’為抓手,開展以入湖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為核心的河網整治,以‘線’帶‘面’推動了區域環境建設再上新臺階。同時,也讓各級黨委、政府更加主動謀劃科學發展!睙o錫市委書記楊衛澤針對太湖治理問題這樣表示。

“河長制”提高了治污工作的統籌協調能力,有效地調動了各種力量和資源參與治污

讓“河長制”上下聯動自如的“中樞神經”就是各市(縣、區)成立的“河長制”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該領導小組負責本片區“河長制”管理工作的指揮、協調、督促、檢查和驗收,及時協調解決“河長制”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定期向對口領導匯報“河長制”工作的整體情況,整合人力、財力等資源,形成條塊結合、同步規劃、同步投入、同步實施的治水格局。而對治理成效做出公正評判的由專門的管理考核領導進行。在無錫,“河長制”管理考核領導小組則是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經貿委、財政局、環保局等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規劃論證組、水質監測組、措施推進組、長效管理組等小組。

各級政府作為屬地河道長效管理的第一責任單位,建立領導機構,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工作措施,保證“河長制”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實行突出重點、分級負責、分級管理、分級考核的工作機制,重點河道(國家、省重點考核河道)由市級領導掛帥,以市級考核為主;一般河道(縣、鎮、村級河道)以縣考核為主,市級組織定期與不定期抽查與抽測。

為了保證各河長既掛帥又出力,無錫市惠山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河長制”管理達標競賽。向管理要效益,這句話的內涵在這里得以豐富。2008年1月,惠山區將8條省市級、11條區級、78條鎮級河道及其他重點河道,納入全區河道水質監測管理體系,實行嚴格的“河長制”管理。區環保局對全區5條市“河長制”考核河道、6個考核斷面開展每月上、下旬兩次監測,對全區97條鎮級以上河流、133個監測斷面開展了6次監測,獲得“河長制”監測數據5000多個,出具監測簡報6期,為全區改善河道水質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萆絽^為河道沿岸的污染企業制訂了“一源一檔一策”,分別明確了封堵排污口、削減排放量、中水回用、接管污水廠、提標改造等措施。

在淮河、太湖等各流域的各級黨委、政府都在以實際行動豐富和延伸著“河長制”的內涵。

“河長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執行力,彌補了早先“多頭治水”的不足,真正形成全社會治水的良好氛圍

“河長制”完善了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體制,落實了地方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工作思路、管理方式、組織形式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現有組織架構來看,縱向從省委書記、省長開始,“系在一根繩上”的還有市委書記、市長、區委書記、區長,鎮黨委書記、鎮長,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大大小小擔任全省或全市各級“河長”的干部人數近幾千名;橫向從省委、省政府開始,發改、經貿、財政、規劃、建設、國土、城管、工商、公安等12個部門都各有分工、各具使命,誰都不能在水環境治理上缺位。這個制度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力量,彌補了一直以來“多頭治水”的弊端,使治水網絡密而不漏,任何一個環節上都有部門、有專人負責。無論是對于流域還是區域來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治水“生態鏈”使每個部門都不敢玩忽職守,提高了水環境治理的行政效能。

隨著“河長制”的層層推進,社會力量也被帶動起來。沿河、沿湖的企業不得不放棄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力求通過清潔生產、循環經濟來幫助企業生存和發展。事實上,各地區沒有一家敢在治水大業上“拖后腿”,標本兼治,不玩花架子成為各地干部的自覺意識。

“河長制”也壯大了民間治水的信心和決心,機關干部、學生等各界人士宣傳環保的積極性高漲。

“河長制”通過深化治理機制的改革創新,提升和強化了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加快了重點流域環境質量的改善

因河制宜,一河一策,在各地“河長制”唱響了一曲曲攻堅克難、標本兼治的好戲。

在河南周口,對于各縣(市、區)不按期報告或拒報、謊報水質監測結果的,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行政領導的責任。同時,斷面水質責任目標與當地財政掛鉤。河流斷面水質污染物超標的市(縣、區)除給予經濟處罰外,超標一次將進行通報批評,連續超標兩次給予黃牌警告,超標兩次以上將停批該縣(市、區)的涉水建設項目。

在無錫惠山,通過建立了“河長制”管理保證金制度,各“河長”按每條河道個人繳納3000元保證金,以水質綜合污染指數為標準實施獎優罰劣;對河道水質惡化且河道考核全區排名后10位的“河長”,除全額扣除保證金外,還扣發“河長”一定比例的年終獎金,并根據實際情況按《關于對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執行不力實行“一票否決”的意見》處理,由組織部門進行誡勉談話,情況嚴重的免除領導職務。

在江蘇省,建立“河長制”的同時銳意改革創新。在太湖流域率先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建立了總量削減任務與“河長”經濟責任相掛鉤的排污總量削減保證金制度,試點資源環境區域補償制度。

在昆明,實行“河長”、“段長”、“湖長”負責制,把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綜合環境控制等工作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明確到每位市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地區主要負責人身上,上至市級領導,下至滇池流域鄉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都有具體的責任和相應的考核目標,實行分段監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問責,以工作結果倒逼工作進度。

……

正在各地實行的“河長制”傳達了地方政府重視環保、強化責任的鮮明態度。特別是在一些水污染較嚴重的地區,由黨政一把手親自督辦河流環保工作,可以震懾環境違法行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自從開展“河長制”管理工作后,無錫市惠山區就采取定期和不定期、重點和專項相結合的多種督察方式,要求區“河長辦”、相關職能部門、基層“河長辦”加大對每條河道的巡查督察力度,掌握河道整治每個階段的實際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督促各河長盡快制訂出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為了減少工業廢水對河道的污染,全區對2007年度開票銷售、稅收、排污、畝均產出、社會貢獻份額5個方面綜合得分在全區平均值以下的152家企業進行專項治理,目前已有30多家企業停產;半年取締河道住家船及收舊收廢點212個,消除了長期以來存在的河道漂浮物及沿河垃圾堆積的痼疾,實現了全區河道河容河貌煥然一新;對直湖港、錫北運河等85條河道逐一實施淤泥清除,清淤總量達到260萬立方米,已完成計劃的104%;搬遷奶牛715頭、生豬575頭、家禽1.9萬只,在9條入湖主干河道兩側50米范圍內種植3483畝水源凈化林,極大地改善了河道周邊的環境。

“河長制”的試水帶來的是水質達標攻堅戰全面打響,河流斷面水質明顯改善。以無錫為例,全面覆蓋無錫行政區劃的79個考核斷面達標率從“河長制”實施之初的53.2%上升至2008年3月的71.1%,真可謂“河長上崗,水質變樣”。

上一頁 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