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兩大水廠水源先后遭破壞。藍藻短期爆發受高溫影響,也反映太湖水質富營養化水平未因多年治污而下降
從5月29日開始,受太湖藍藻爆發影響,江蘇省無錫市大批城區居民家中自來水水質驟然惡化,氣味難聞,無法正常飲用,超市中純凈水被搶購一空。
30日晚間,無錫市政府一位官員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稱,現在,無錫整個城區自來水都受到影響,飲用、洗手都覺得很臭,而市政府各個部門都動員起來,除水利、環保部門外,交通局、旅游局、經貿委、物價局、財政局等部門都已加班加點工作,期望盡快控制局勢。
這位官員透露,從今年“五一”長假期間開始,太湖湖邊某些地段就已經散發出臭味,但當時尚未影響到水源地,居民生活用水沒有受到影響,“沒想到發展得這么快!
無錫市自來水公司的分析顯示,連續高溫高熱,導致太湖藍藻在短期內急劇爆發,令水源水質迅速惡化,最終影響了居民用水。
無錫市城區供水來自牽龍口水廠和南泉水廠兩個取水口。今年5月7日,太湖藍藻第一次大爆發后,無錫市自來水公司就已經停用了牽龍口水廠的水源,僅以南泉水廠為主要水源。而從28日晚開始,南泉水廠水源也受到藍藻爆發的破壞。
藍藻是一種原始而古老的藻類原核生物,常于夏季大量繁殖,腐敗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太湖廣闊湖區周邊的凹槽水灣,水體流動性差且富營養化,為藍藻多發地帶。無錫市城區水源地梅梁湖,正屬于這類區域。
根據資料,在往年,太湖藍藻一般會在5月底6月初爆發,而今年從4月25日起,太湖的梅梁灣就出現了大規模的藍藻,比去年提前了近一個月。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廖文根告訴《財經》記者,梅梁湖每年都爆發藍藻,但是一直沒有影響水源,今年之所以情況特別嚴重,應是水情變化所致。水量小、氣溫高,水中營養鹽水平也足夠藻類繁殖。
今年1至4月份,太湖水溫高于正常年份1.88度。4月平均溫度為近25年來最高。4月25日后,太湖水溫一直維持在20℃以上,正適合藻類的生長和繁殖。同時,今年1至4月份,太湖水位處在25年來的最低點,加之太湖4、5月間盛行東南風,湖區藍藻被匯集到梅梁湖區。
而藍藻頻繁爆發的內因,則是太湖富營養化持續處于較高水平。廖文根透露,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氣治理太湖污染,但太湖營養鹽水平一直處于同一個量級上,氮、磷等營養鹽水平沒有明顯改善。
地跨蘇、浙、滬、皖三省一市、總面積36895平方公里的太湖流域,是中國經濟社會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而太湖卻日益成為工業文明的犧牲品。
1998年12月,國務院發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點行動”,拉開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但9年來,投資過百億元,太湖水質并未明顯改善。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控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太湖水質污染甚至有加重趨勢。
5月30日上午,無錫市水利局宣布采取緊急措施,加大“引江濟太”力度,從長江調水改善太湖水質,同時減少太浦閘出水量,使太湖保持一定水位,并確保沿太湖水閘全部關閘,杜絕外界污染源。在30日中午12點前,將管社山圍堰全部拆除;晚上9點之前,梅梁湖泵站實現調水,加速水體流動,以應對藍藻暴發導致的飲用水危機。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