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環督主任高振寧曾對外稱,華東地區六省一市以全國8%的國土承載了全國30%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40%的GDP。目前,華東地區廢水排放企業數、廢氣排放企業數和污水處理廠數均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
環保部也知道區域環督中心力量薄弱的“難處”。2008年12月,環保部首先新增了華北環保督察中心,使得六大督察中心按照我國區域規劃分別覆蓋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華北六大區域。接下來,在崗位編制上也不斷助力各環督中心招兵買馬。
2010年5月,環保部2010年擬錄用人員公示名單透露,環保部2010年擬錄用公務員9名,擬錄用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43名。其中,擬錄用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43名中,41人分屬六大環督中心。
來自環保部環境監察局的工作人員稱,由于六大環督中心同樣是正局級機構,因此,六大環督中心并不對環境監察局負責,而是直接向環保部分管副部長張力軍匯報工作。
但在前述知情人士看來,除了在規劃環評方面涉及審批權之外,環保部并無直接同企業發生關聯、監督企業的法律依據。
“企業違法成本太低!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分析稱,這是國內諸多公司寧可污染交罰款也不從源頭上重視環保的根本原因。
馬軍舉例說,同樣是原油污染,英國石油公司(BP)6月中旬已同意提撥200億美元至一個獨立管理的托管賬戶,以供支付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賠償之用;且聲明“這個賬戶并非責任上下限”,BP不會尋求利用聯邦對石油公司規定的7500萬美元賠償限額。而同樣是石油巨頭,中石油在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污染中,僅被罰款100萬元。
政策執行不到位
事實上,更為讓人擔憂的是,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我國也推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而現階段環保事故的頻發,不免讓人更加擔憂。
“國內公眾對環保的認同度已經有很大提高,《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兩個條例也初步奠定了環境信息公開的基礎!钡R軍也注意到,2008年底到2009年,正是金融危機最嚴重、國內4萬億刺激計劃推出的關鍵時期,可各級政府和環保機構公開的企業污染信息收集難度加大,信息有所減少。
彼時,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向全國113個地方政府的環保部門發出申請,要求公開環境行政處罰和經過確認的公眾投訴舉報信息。
“有些城市明確表示,現在的核心任務是‘保增長’,這些數據根本不會公開!瘪R軍吃了個閉門羹。
“2010年這種情形開始改善。目前我們收集的政府公布的企業違規記錄已超過了60000條,由此形成的公眾壓力已經促使280多家企業對其污染問題和整改措施做出公開的解釋說明。”馬軍說。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