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環境執法 >> 建言 >> 

“為”與“不為”的選擇

時間:2010-09-19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作者:

面對企業肆意破壞環境、某些官員的受賄與索賄、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大家痛徹心扉, 輿論高調鞭撻。其實,他們不過是制度的合理利用者(雖然未必合法)而已。企業、官員乃至地方政府,都具有個體理性,也就是說什么對我有利我就做什么。法律如何規定不重要,真正決定個體行為的不是法律條文,而是法律在現實中被執行的力度。舉例而言,如果污染環境可以輕松逃避懲罰,企業自然會選擇污染環境以降低成本,從而把本應由企業承擔的治污成本轉嫁給社會。況且,你不污染,其他企業也會去污染,結果不污染的企業反倒失去了價格優勢,難逃“劣幣驅逐良幣”的定律。在這樣的囚徒困境下,企業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棄清高,道德和社會責任遂成為奢侈品。

評價那些作惡者的道德水平高低是危險的。首先,沒有人敢拍胸脯說自己在那個位置上不會犯錯誤,畢竟,阿克頓勛爵早就說過“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其次,人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呈現!俄n非子》中有個故事:衛靈公有一男寵彌子瑕。衛靈公寵他的時候,彌子瑕把吃剩的桃子給衛靈公吃,衛靈公說:他多愛我啊,好東西自己不舍得吃。后來彌子瑕老了,彌子瑕再把吃剩的桃子給衛靈公,衛靈公卻說:混賬,竟敢把吃剩的東西給寡人。所以說,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制度環境。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到底深刻得多。他在《道德情操論》中說,人如果都不自私,那么社會就無法存活。但是人雖然是極端利己的,但競爭(努力)的結果,卻能導致最有經濟效率的狀態!蹲运降拿赖隆纷髡甙病ぬm德也提出,人們必須透過理性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活,無須為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強迫他人替自己犧牲。作為現代經濟學的最基礎性的假設,“理性人”假定個人一切行為的目標就是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先人也比今天的我們要深刻得多。楊朱也洞察到了這一邏輯: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按照老子的說法,只有愛護自己超過愛護天下的人,才值得托付天下。

在市場經濟中,政府的角色被斯密界定為“守夜人”(Night Watchman)。斯密認為,政府主要職能是維護法治和提供具有外部性的公共產品(國防等)。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應該交給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不僅因為市場能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也因為市場不會導致政府權力過大所必然伴隨的腐敗問題。老子也告誡說: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換言之,在治理國家方面,政府需要大智若愚的精神。

因此,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一方面應努力把對市場的干擾最小化,另一方面,政府要維護好社會法治,讓市場參與者有序競爭。政府的“缺位”與“越位”都是危險的,會降低經濟效率。

在改革開放初期,“摸著石頭過河”既屬無奈,也是大智慧。但是長期以來政府角色的不清晰帶來了很多的問題,既有頻頻越位,關鍵地方又屢屢缺位。

比如,在市場化的競爭領域,國有企業本應堅決退出,避免破壞公平競爭。又比如,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可以隨便給出優惠的地價、稅收,甚至默許企業污染環境。部分官員熱衷于“鐵公機”,就是因為支配資源的權力隱含了巨大的尋租空間。

更嚴重的是,因為對GDP增速的片面追求導致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選擇性執法。從環保危機,到煤礦事故,再到食品安全,不一而足。從紫金礦業,到三聚氰胺,再到不合格藥品,屢屢觸目驚心。我們毫無顧忌地對待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終于遭到大自然懲罰。在諸多領域何以違法、腐敗現象屢禁不止?不僅因為罰的不夠重,而且還因為是選擇性執法。

中國人請客吃飯喜歡點很多菜撐面子,既浪費錢財又浪費飯菜,還破壞資源;酒店提供一次性牙膏、牙刷,也是很大的資源浪費。但是,政府始終未能采取足夠的行動來克服個體的惰性、搭便車心理和囚徒困境。如果政府能制定國家標準,對點菜浪費者和提供一次性牙膏牙刷的酒店予以懲罰,相信很快可以收到成效。

政府能否正確地選擇“為”與“不為”,將決定經濟發展方式能否順利轉型,決定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決定和諧社會的構想能否順利實現。但要各級政府部門放棄手中過大的權力,有所為有所不為,讓本應由市場決定的回歸市場,賦予司法體系真正的獨立性,這無疑需要一場觀念的革命。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