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環境執法 >> 建言 >> 

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的深層次問題

時間:2010-09-19 來源:中國城市經濟 作者:張秀冰 白桂梅

因此,要為市場機制設定一個前提,即交易雙方不能損害生態環境這個最基本、最廣泛的公共利益,政府的宏觀調控要對破壞環境的市場行為嚴格監管,建立環境優先的市場機制。

6.環境保全的資本邏輯

資本邏輯是指資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資本邏輯在經濟學的范疇內是合理的,但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資本邏輯是不合理的。因為企業主得到了利潤,而讓環境污染的受害者為他買單。

環境保全的資本邏輯,是指資本邏輯要承擔環境代價,直至資本邏輯無利可圖而放棄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生產。如果任何一種污染環境的經濟活動都無利可圖,那么利潤至上的資本邏輯自然會轉向不污染環境的經濟活動。運用資本邏輯可以達到環境保全的效果,那就是凡是污染環境的產業最終將虧損、破產、倒閉。

在發達國家,煤焦產業是無利可圖的,生產焦碳的成本比購買焦碳的成本要高出許多。因此,焦碳產業在發達國家已經基本絕跡,轉向發展中國家購買。而在發展中國家,煤焦產業是暴利行業之一,行業暴利使社會資本大量聚集,環境污染在資本邏輯的推動下持續惡化。

7。后工業化的生態經濟

后工業化是對傳統工業的揚棄。即發揮傳統工業的優勢,克服傳統工業的弊端。在源頭上,從有限資源轉向可再生資源和無限資源;在過程中,從能源消耗、生產方式到廢棄物排放的全過程實施循環生產;在結果上,把廢棄物的最終排放控制在環境自然凈化的限度內。

生態經濟是從人與自然的物質代謝的整體功能出發,把經濟納入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系統的經濟模式,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促進經濟發展。它不僅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也包括生態城市和宜居環境,不僅包括防治環境污染,也包括保護整體的自然環境。

生態經濟要從能源利用這個源頭做起。我國是一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我國大氣污染物中煙塵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都來自于燃煤。我國的環境污染主要是煤煙型污染。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認為,中國如不改變占百分之八十五的燃煤結構,不改變傳統工業生產和消費方式,環境嚴峻期將提前來到,帶來嚴重社會問題。

8.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

建設生態文明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深化。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我國的宏觀調控的重點是: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傳統經濟向生態經濟的轉型。發展經濟與建設生態文明不是對立沖突的,要從生態經濟的角度解決生態保護和生態恢復的問題。2)克服傳統工業的弊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具體的路徑上,新型工業化道路最根本的有兩點,一是低能耗或者新能源,二是低排放或者零排放。3)針對市場機制的外部性加強政府職能。讓外部性內部化,對負的外部性征收稅賦,正的外部性給予補貼,把節能減排納入市場機制和資本邏輯。4)以生態文明理念主導城市化和城鄉建設。著重解決好城市規劃、城市垃圾處理、污染企業搬遷、汽車尾氣排放等問題。5)在部門、跨行政區域的資源環境問題上加強宏觀協調能力,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跨部門、跨行政區性質與行政管轄范圍的不對稱問題。

9.生態文明的行為規范

生態文明的行為規范是要約束政府部門、企業組織、公民個人的行為,尤其是要約束政府部門的行為。政府部門的作為和不作為,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有專家指出,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責任者是政府部門,因為政府部門掌握著最大的社會資源、公共資源,政府部門的失職和默許,是造成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是誰批準的?為什么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會長期存在?為什么別的地區不要的污染企業會引進本地?為什么污染企業不顧當地居民極力反對而繼續建廠投產?對于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要追究企業法人的法律責任,也要追究政府環境監管部門決策者的法律責任。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