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地方發展重化工行業的政績沖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逼近紅線的矛盾如何解決?環保部希望用“區域戰略環評”這張牌來嘗試。
今天,在有至少7位院士組成的專家組的評估下,環保部通過了“五大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境影響評價論證”。
這意味著,今后,環渤海沿海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成渝經濟區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等五大區域,在制定地方經濟發展規劃、審批新建的重化工項目時,首先要制定自己區域內的生態保護紅線指標,并根據區域內的資源承載能力,優化產業的布局,控制重化工產能的規模。
五大區域涵蓋了15個省,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5。此次被納入戰略環評的行業,涉及石化、能源、冶金、裝備制造等10多個行業。如此大規模地進行區域環評在我國還是第一次。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說,近期一連串事故引發的重大環境問題,被媒體稱為城市發展中的“化工炸彈”。這些事故凸顯了重化工產業布局與生態環境之間存在的矛盾,有關部門確實應該出手,從決策、規劃的宏觀層面,解決重化工產業布局不合理、產能過剩帶來的環境風險。而這也是傳統單個項目環評發揮不了的作用。
據介紹,五大區域戰略環評的編制歷時3年,參與協作的部門就有100多家,項目組幾乎與所有相關省區市的主要負責人的領導都進行過溝通。一些地方在編制當地的“十二五”規劃時,已經遵循了這份戰略環評報告提出的要求。
逼近生態底線
7月初,福建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廢水滲漏事故,汀江部分水域嚴重污染;緊接著,大連市輸油管線爆炸,并引發原油泄漏;十幾天后,洪水將吉林省永吉縣經濟開發區新亞強化工廠7000多個化學品原料桶沖入松花江中;就在當天上午,數千公里之外的南京市發生了化工廠管道爆炸。
接踵而至的環境事件,使得專家和媒體都在討論,重化工行業在帶來GDP的同時,也成了懸在各地頭上的一把污染利劍,如何解決?
而對那些參加“五大區域戰略環評”的專家來說,起步于3年前的調查,就已讓他們得出部分地區的重化工產業空間布局無序、數量超載的結論。
比如,重化工產業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臨江、臨河、臨海的“三臨”布局。一旦發生環境事件,直接威脅居民的飲水安全,以及江河湖海的生態安全。此外,“三臨”的布局加劇了水資源利用的強度,給近岸海域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2006年,原國家環?偩衷鴮Υ蠼蠛舆叺闹鼗て髽I進行過調查。結果是,全國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的項目布局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的項目為重大風險源。
從產業發展的數量上可以看到,2001年~2007年,五大區域內煤炭產量增加了47%,此外,乙烯、電力、煉油等產業的發展也是呈幾何級的。
環渤海沿海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成渝經濟區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等五大區域內的重化工行業的產能,占了全國60%的份額。這些地區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專家調查認為,五大區域內的個別地區的開發強度已經突破或接近生態資源的承載底線。未來一二十年,我國還將持續高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脆弱的生態不可能再延續以往的無序和超載。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