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環境執法 >> 地方 >> 

高污染作坊緣何生存5年之久?

時間:2010-09-15 來源:中國環境報第2版 作者:許朝軍

據報道,廣東省珠海市某鎮的小山腳下,有一個生產膠粒的簡易作坊,其產生的濃煙和臭味嚴重影響了周圍的環境。如果按照這個塑料制品廠的營業執照推算,這家塑料廠在此生產經營已達5年之久。然而,在巨大的工業區都已停辦的情況下,為何這么一個高污染的小作坊企業竟然能安然生存5年之久呢?個中原因讓人深思。

筆者認為,這首先是當地政府對科學發展和和諧發展理念認識不深,甚至是缺乏認識。如果當地政府能夠切實樹立和踐行科學發展觀以及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理念,即使環保部門沒有察覺,當地政府也不會聽任其繼續存在。

其次是當地環保部門執法存在疏漏之處。這個高污染的塑料小作坊設置在偏僻的農村,環境執法人員難以察覺。如果不是在外工作的回鄉村民難以忍受而憤然舉報,這個高污染的塑料小作坊還不知要存在多久。

其三是當地群眾環境意識淡薄所致。高污染的小作坊企業被當地村民認為是村里的工業經濟,而且還有當地人在里面做工。暫時的眼前收益,使村民們對污染失卻了高度的警惕,也使他們對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喪失了應有的責任感。

綜上所述,其實最關鍵的原因還是當地政府環境意識的淡薄和對相關環境法律法規認識不足。如果當地政府能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意義,認識到污染對環境的巨大危害,也不會允許這樣的高污染小作坊長期逍遙存在的。

對于這類高污染的小作坊企業,媒體曝光后,環境執法部門肯定要來查封和處理,但我們不能滿足于這種可期待的效果,而更應該從其存在5年之久的原因中吸取教訓。否則這樣的查處之后,誰也不敢保證再也不會出現這種高污染的隱蔽型小作坊。因此,當務之急是查封處理,而查處之后,更需要相關環境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這不僅包括針對地方政府科學發展理念的教育引導和強化,也包括對群眾基本環境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只有當污染企業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高污染企業“東躲西藏、上山下鄉”的現象才不會再次出現。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