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潛藏社會穩定風險,直接影響社會和諧。環境立法應當充分認識我國社會轉型期和環境敏感期共存、環境風險高發期與環境意識升級期疊加的嚴峻形勢,妥善應對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公眾維權意識日益增強的新挑戰,并有所創新,積極探尋保障公共環境權益的新機制。環境公益訴訟,是公眾通過合法程序,化解重大環境紛爭的有效途徑,應予大力推進。……[詳細]
201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下決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規劃當中,把環境保護立法當做重中之重。……[詳細]
今年4月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發生后,5位蘭州市民到當地法院起訴自來水公司,被以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為由駁回。類似的環保維權難……[詳細]
隨著環境保護形勢日益嚴峻,特別是2008年10月震驚全國的"陽宗海砷污染事件"催生了云南省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的創新。……[詳細]
環保法修訂草案近日將進行四審。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四審稿中,環境公益訴訟主體或將擴圍至地市級環保社團,由于受社團審批條件的限制,草根……[詳細]
當環境污染事件影響到公眾利益,且原告并不屬于利益損害方,賠償金賠給國家而非受害者時,這就屬于公益、而非私益訴訟。……[詳細]
美國的環境公益訴訟:環境公民訴訟制度的產生部分地承認了這樣一個事實:美國政府永遠不可能擁有足夠的執法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監測每一個污染源,而居住在污染源附近的公民常常是監督違法排污行為最經濟、最有效的監控者。
核心觀點:是要在更大范圍內來審視環境公益訴訟的福利效應,就必須對環境公益訴訟的相關利益函數和博弈過程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否則,環境公益訴訟就有可能陷入"有法可依",但無"法"操作的尷尬境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