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
按照隊伍專業化、裝備現代化要求,推進各級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到2010年,80%的縣級環境監測站達到建設標準。
按照布局科學、數據準確、傳輸及時的要求,建設全國空氣、地表水、近岸海域、輻射、生態環境等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科學、全面、及時地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
按照動態監控、及時預警、準確計量的要求,建設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自動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排污狀況。優先建設燃煤電廠在線監測系統。
2.建設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
提高環保執法裝備水平,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執法能力建設。到2010年,省、市、縣環保執法隊伍基本達到能力建設標準化要求。加強國家、省和市級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提高安全監督水平。
3.建設環境事故應急系統。
建成國家環境突發事故應急監測網絡及指揮中心,各省、市要建立相應的環境應急指揮系統。國家、省、市以及流域分別配備水、氣環境突發事故應急監測車及儀器設備,重點海港和內河港口配備應急監測船。
4.提高環境綜合評估能力。
開展全國污染源普查、飲用水水源地調查、地下水污染現狀調查、土壤污染現狀調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調查、重點設施電磁輻射調查和伴生放射性礦物資源開發利用調查。
加強環境統計能力建設,改革環境統計方法,開展統計季報制度,全面、及時、準確提供環境綜合信息。定期開展環境質量和生態變化評估以及環境經濟核算。
5.建設“金環工程”。
建設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信息系統。構建環境保護信息基礎網絡平臺,建設國家環境數據信息庫和環境管理決策支持體系,建立高效、便捷的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指揮信息傳輸系統,構筑數字環保,完善信息發布制度,促進環境信息共享。
6.增強環境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
建成一批國家環境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工程技術中心和環境基準實驗室。初步建成國家環境標準樣品研發與生產基地。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