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

時間:2010-03-03 來源:中國政府網 作者:

1.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

按照隊伍專業化、裝備現代化要求,推進各級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到2010年,80%的縣級環境監測站達到建設標準。

按照布局科學、數據準確、傳輸及時的要求,建設全國空氣、地表水、近岸海域、輻射、生態環境等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科學、全面、及時地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

按照動態監控、及時預警、準確計量的要求,建設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自動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排污狀況。優先建設燃煤電廠在線監測系統。

2.建設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

提高環保執法裝備水平,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執法能力建設。到2010年,省、市、縣環保執法隊伍基本達到能力建設標準化要求。加強國家、省和市級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提高安全監督水平。

3.建設環境事故應急系統。

建成國家環境突發事故應急監測網絡及指揮中心,各省、市要建立相應的環境應急指揮系統。國家、省、市以及流域分別配備水、氣環境突發事故應急監測車及儀器設備,重點海港和內河港口配備應急監測船。

4.提高環境綜合評估能力。

開展全國污染源普查、飲用水水源地調查、地下水污染現狀調查、土壤污染現狀調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調查、重點設施電磁輻射調查和伴生放射性礦物資源開發利用調查。

加強環境統計能力建設,改革環境統計方法,開展統計季報制度,全面、及時、準確提供環境綜合信息。定期開展環境質量和生態變化評估以及環境經濟核算。

5.建設“金環工程”。

建設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信息系統。構建環境保護信息基礎網絡平臺,建設國家環境數據信息庫和環境管理決策支持體系,建立高效、便捷的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指揮信息傳輸系統,構筑數字環保,完善信息發布制度,促進環境信息共享。

6.增強環境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

建成一批國家環境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工程技術中心和環境基準實驗室。初步建成國家環境標準樣品研發與生產基地。

上一頁 頁碼:[<< 1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7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