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環境形勢)

時間:2010-03-03 來源:中國政府網 作者:

專欄1 “十五”環保計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名稱
2000年
2005年
計劃目標
2005年
“十五”
增減情況
1
二氧化硫排放量(萬噸)
1995
1800
2549
27.8%
其中:兩控區內排放量
1316
1053
1354
2.9%
2
煙塵排放量(萬噸)
1165
1100
1183
1.5%
3
工業粉塵排放量(萬噸)
1092
900
911
-16.6%
4
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萬噸)
1445
1300
1414
-2.1%
5
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萬噸)
3186
2900
1655
-48.1%
6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
60
75
/
7
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萬噸)
1613
1450
2168
34.5%
8
工業煙塵排放量(萬噸)
953
850
949
-0.5%
9
工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萬噸)
705
650
555
-21.3%
10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51.8
50
56.1
4.3個百分點
11
設區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比例(%)
36.5
50
54
17.5個百分點
12
城市污水處理率(%)
34.3
45(生活)
52.0
17.7個百分點
13
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28.1
35
33
4.9個百分點
14
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
9.9
13
15
5.1個百分點
 

(三)環境保護工作進入新階段。

黨中央、國務院把環境保護擺上了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做好環保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證,環境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將為解決結構性、區域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起到基礎性作用。綜合國力增強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更有力的物質和技術支撐。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為創新環保工作體制和機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廣大群眾環境意識普遍提高,為環境保護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我國環境與發展的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環境保護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環境容量成為區域布局的重要依據,環境管理成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環境標準成為市場準入的重要條件,環境成本成為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因素。這些重大變化,標志著我國環保工作正進入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新階段,挑戰與機遇同在,困難與希望并存。

上一頁 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