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主城空氣質量滿足優良天數將達到300天以上,還將啟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優化發展方式,提升城市品質。在昨日舉行的市環委會三屆三次全體會議上,我市繪就今年全市環境質量、總量減排和污染防治的“藍圖”。
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好
據介紹,今年的環境質量目標,除了要使主城的藍天達到300天以上外,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流的入境水質和出境水質,將滿足Ⅱ類水質標準;全市次級河流環境功能區的達標率要達到78%,主城區和各區縣城區公共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主要指標率均要達到100%。而在我們生活的城區中,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也將分別控制在55分貝和68分貝。
與此同時,今年全市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排目標定為0.5%,二氧化硫排放量減排達到1.5%,力爭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國家下達給我市的“十一五”總量減排目標任務。在污染防治上,今年全市的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要達到98%,全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今年,我市主城各區定下的藍天目標較之往年也有所提高!笔协h保局有關負責人說,北碚區今年要力爭實現319個藍天,渝北區其次,要到318天。而正在大力推進環保搬遷的大渡口區,也“大膽”把藍天目標定為275天。
在全市范圍內將建成10個城市揚塵控制示范區,對重點地區、路段和工地控塵狀況實施電子監控。“今年我市還將大力推進森林重慶建設,重點進行植樹造林,生態恢復等示范工程,讓我們居住的環境更加綠色。”該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市將開工建設永川港橋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成市級綠色社區20個。還將新增45個“安靜居住小區”,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寧靜。
確保完成五大任務
在昨日的會上,市環委會主任、市長黃奇帆指出,環境保護工作要在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發展低碳經濟、倡導綠色消費、加強生態環保、完善目標責任制等工作上下功夫。
黃奇帆指出,要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務必完成重鋼集團的環保搬遷任務。各責任單位必須保證節能減排投入,確保納入計劃的減排項目按規定時間完成并發揮效益,同時加快推進小火電和小水泥廠關停。
要確,F在存在的環境問題今年有實質性的進展。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的優化,用更加科學的、生態環保的發展方式替代高污染、高消耗、低產出的發展模式,爭取在1-2年的時間內見成效;要切實推進次級河流綜合整治,加快《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修訂規劃)項目的實施,確保按期建成投運;主城區次級河流整治要由市長與區長簽訂責任制強力推進,限期達到水域功能要求,對完不成任務的實行一票否決;加速三級管網建設特別是庫區三級管網建設,將其作為硬任務推進。
要確保主城區空氣質量達到目標任務。今年我們確定了主城空氣環境質量滿足優良天數達到300天,并力爭實現305天。要加大污染企業環保搬遷力度,深入開展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加強揚塵控制,爭取優良天數有更大的提升。
要全力保障環境安全。三峽庫區是重中之重,要編制好、實施好環境應急預案,要以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大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防患于未然。
黃奇帆還提出,今年是“十一五”收官和“十二五”奠基之年,具有承前啟后的意義,全市各有關部門要集中力量,確!笆晃濉杯h保任務劃上圓滿的句號,為“十二五”開局起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因此,今年我市要啟動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工作,推進節能減排示范區申報創建,開展低碳經濟試點。此外,要編制完成我市“十二五”《節約能源規劃》、《發展循環經濟規劃》、《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節能環保產業規劃》、《天然氣發展規劃》、《熱電聯產發展規劃》、《電網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以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節能減排示范區為創建工作載體,早日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生態文明示范區。
積極用好環保新能源
會上,黃奇帆還要求我市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上下功夫。大力開發水電,積極探索開發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節能環保裝備及電子信息業等10條產業鏈。建設節能減排示范工程,強化老企業的更新改造。
要積極推進“太陽能下鄉”、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等國家財政補貼惠民工程,完善節能環保惠民工程工作程序,落實財政補貼政策,鼓勵市民優先選擇節能電器等低碳產品。在“森林重慶”建設上,重點營造生物質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態的同時,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
此外,他還提出,在把節能減排指標納入目標責任制和干部考核體系的基礎上,不僅要考核經濟總量,還要把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以及水、空氣質量等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考核體系。
副市長凌月明參加了會議。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