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農村環境 整治力度
■閱讀提示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我國農村的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逐漸被提上日程。“十一五”中前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已經展開。“十二五”時期應從農村環境污染的點源治理與面源治理相結合入手,全面開展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將“整治農村環境,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納入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中,主要包括“重點防治土壤污染,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防治農村面源污染”。其中,建成環境優美鄉鎮2000個,完成1萬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目標的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工程被列入環境保護重點工程!笆晃濉敝星捌冢寥牢廴痉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已經展開。結合由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十二五”時期在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方面應該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力度。采取分散或相對集中、生物或土地處理等多種方式,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在人口相對集中、水環境容量相對較小的地區可采用環境工程設施處理;在人口密度較低、水環境容量相對較大的農村區域,可利用濕地、溝塘等自然系統就地處理。結合農村沼氣建設與改水、改廁、改廚、改圈等措施,逐步提高生活污水處理率。在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區及水污染治理重點流域要優先建設一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
二是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工作,控制畜禽污染。鼓勵科學育種、科學飼養,倡導改善農產品品質和注重食品安全,在畜牧業中倡導發展循環工藝,鼓勵廢物綜合利用;調整規;笄蒺B殖場規模等級的劃分標準,鼓勵發展超大型畜禽養殖工廠,實現動物糞尿、沼渣、圈舍廢棄物制肥的規模化,提高沼氣、沼液的綜合利用水平。積極開發適合不同規模的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技術,力爭做到污染物零排放和最大限度地轉化為農肥和能源。
三是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推進縣域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小城鎮和規模較大的村莊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城市周邊村鎮的污水可納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對居住比較分散、經濟條件較差村莊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進行處理。逐步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方式,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建立糞便、有機廚余垃圾、木屑等廢棄物的集中堆肥設施建設;加強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按照國家農村戶廁衛生標準,推廣無害化衛生廁所。把農村污染治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同發展清潔能源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綜合利用作物秸稈,推廣“豬——沼——果”、“四位(沼氣池、畜禽舍、廁所、日光溫室)一體”等能源生態模式,推行秸稈機械化還田、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等措施,逐步改變農村能源結構。
四是嚴格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加強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防治農村地區的工業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農村地區轉移、污染嚴重的企業向西部和落后農村地區轉移。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淘汰污染嚴重和工藝落后的生產項目、設備,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業在農村地區死灰復燃。
五是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采取技術、工程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在做好農業污染源普查的基礎上,著力提高農業面源污染的監測能力。在糧食主產區和重點流域要大力推廣和盡快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農民科學施肥。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與布局優化,在高污染風險區優先種植需肥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推行田間合理灌排,發展節水農業。在重點流域或封閉湖泊區域開展農田灌溉水的處理與回用工程,特別要在入湖(河)區域開展人工濕地工程。
六是積極防治農村土壤污染。做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查清土壤污染現狀,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試點,研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土壤環境質量監管體系。開展對主要農產品產地、污灌區、工礦廢棄地等區域的土壤污染監測和修復示范工作。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七是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以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功能為重點,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農村生態環境。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并重,加強對礦產、水力、旅游等資源開發活動的監管,努力遏制新的人為生態破壞。重視自然恢復,保護天然植被,加強村莊綠化、庭院綠化、道路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加強海洋和內陸水域生態系統的保護,逐步恢復農村地區水體的生態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外來有害入侵物種、轉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環境安全管理,嚴格控制外來物種在農村的引進和推廣,保護農村地區生物多樣性。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