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全國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

時間:2009-09-08 來源:人民網 作者:

一、“十一五”以來全國水環境質量改善情況

“十一五”以來全國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

2005年,七大水系Ⅰ~Ⅲ類、Ⅳ~Ⅴ類、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1%、32%和27%;2008年,分別為55%、24.2%和20.8%,與2005年相比,Ⅰ~Ⅲ類斷面增加了14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的比例下降了6.2個百分點。

2005年,28個國控重點湖庫中,水質為II類、Ⅲ類、Ⅳ類、Ⅴ類、劣V類的湖庫分別為2、6、3、5、12個;2008年,分別為4、2、6、5、11個,與2005年相比,水質為II~Ⅲ類的湖庫增加了1個,劣V類的湖庫減少1個。

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

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讓江河湖泊得以休養生息、恢復生機”的要求和溫家寶總理“加快實現三個轉變”的要求,圍繞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務院關有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穩步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科學編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

2008-2006年,國務院陸續批復了松花江、丹江口庫區及上游、三峽庫區及上游、淮河、海河、遼河、黃河中上游、滇池、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年-2010年)和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對“十一五”期間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認真總結“九五”、“十五”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經驗教訓,精心篩選了“十一五”期間水污染防治項目,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目標和治污措施,確保了規劃編制科學、合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完善規劃項目建設投入機制

為保障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中央財政設立了“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專項資金,2007年、2008年分別安排“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專項資金50億元。按照中央關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戰略部署,國務院出臺了擴大內需的10項措施,加大中央投資,其中對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予以了重點支持。

社會投資渠道逐漸暢通,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機制改革穩步推進,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日趨合理,產業化、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

銀行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十一五”前3年國家開發銀行在淮河、太湖、三峽庫區及上游等8個流域累計發放貸款128.8億元支持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三)健全規劃項目實施相關考核機制

受國務院委托,原環?偩峙c重點流域各省級政府簽訂了污染減排目標責任書,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去年年底,國務院又批轉了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監測、考核辦法,將污染減排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地方各級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評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有力地推進了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各地為了完成總量減排任務,加大了包括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在內的治污項目建設,促進了規劃的實施。

2006-2008年,根據國務院要求,原環?偩謺瑖鴦赵河嘘P部門連續三年對淮河流域四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年度檢查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報國務院,向全社會公示。實踐證明,考核評估切實加強了地方政府的治污責任,切實推動了規劃實施工作。在總結淮河考核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考核暫行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09]38號,以下簡稱《考核辦法》),根據《考核辦法》,2009年,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黃河中上游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了考核,有關結果將會在國務院同意后向社會公告(其中淮河流域考核情況已經向社會公告)。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