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數省的持續旱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童話大王鄭淵潔為此在博文中建議,在云貴大旱之際,利用一個周末全國停水一天,以讓全國人民體驗旱區同胞之苦,體驗水之珍貴;爭取設立“無水日”呼喚公民節約用水。(《深圳商報》4月1日)
西南旱災所導致的“水危機”,無論原因是河源衰退,還是水體污染,看似都是些宏大的概念,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似乎很難產生聯系,而公眾也往往會因為話題的宏大與沉重,面對“水危機”,往往多半止于“慨嘆”,頂多加上幾句呼吁,回到日常生活中,卻毫無變化,一切如常。
事實上,水危機并非只是國家大事,也并非僅與大型工業設施的污染有關,水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水危機”很大程度上也至少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獲得部分求解。我國作為嚴重缺水國家是不爭的事實,但即便在如此缺水的情況下,國內水資源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浪費卻依然令人觸目驚心,君不見,一些公用水龍頭水長流,一些景觀工程中大量的水資源浪費,甚至在缺水城市上馬“耗水”工程,至于自來水輸送過程中的跑冒滴漏,每年統計的結果也同樣是十分驚人的數字。從這個意義上說,設立“無水日”,讓公眾更多設身處地去感受水資源匱乏之苦,即便“無水日”未必能立竿見影的建立起節水習慣與意識,但至少也是聊勝于無。
有道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西南干旱再次敲響國內“水資源”的警鐘時,其實并不能僅僅去怨天尤人。以色列等國因為缺水而創造出世界獨有的滴水灌溉技術(可以在農業灌溉中節約大量用水),甚至將這一技術變為一種產業的時候。國內卻在水資源匱乏、水污染嚴重的前提下繼續秉持粗放型用水模式時,筆者的憂慮或許并非杞人憂天了吧。
把節水,高效利用水資源真正轉化在生產流程中,轉化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中,或許是解決水資源之痛的必由之路。封堵“跑冒滴漏”更應成為邁向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第一步。但愿,人們不必等到旱災來襲,水資源緊缺的時候,才后知后覺的想到節水,并倉促應戰。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