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旱災2010 >> 

穆興民:西南旱災既是天災更是人禍

時間:2010-04-14 來源:科學網 作者:

三是礦產開采及大型工程建設破壞水文系統。滇黔桂等受災地區喀斯特巖溶地貌發育,巖坡陡峭,但有色及貴金屬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礦業已成為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增長點。資料顯示,西南地區礦山企業星羅棋布,現有3萬余個礦山企業,重要的礦企達300余個。礦山開采工程在占用土地的同時,對森林、草地等植被造成了毀滅性破壞。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南地區的水利水電、炸山修路和開礦等工程大量上馬,由于水土保持及土地復墾工作不到位,項目的實施不僅損毀或破壞了原有的天然植被,加劇地表水土流失,產生的棄渣還破壞植被、掩埋農田、淤塞河道及水利工程并污染水源。

據對云南省的調查,全省中型以上國有礦山占地總面積19733.2公頃,其中耕地1344.8公頃、林地1520.3公頃、草地2473.1公頃、其他土地14395公頃。礦山開采破壞了喀斯特巖溶地貌甚至生態水文地質結構,造成地下采空、地面塌陷或山體開裂,改變水流的路徑,破壞水平衡。采礦疏干區導致地表及地下水位下降,有些地區甚至導致河水倒灌,加劇地表水向地下深層的滲漏。

總之,西南地區最嚴重的旱災區也是水土流失現象最嚴重的地區。這并非巧合,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加劇和水文地質環境的改變,使當地生態系統涵養水源能力減弱,溪水不能常流,土壤干旱和人畜飲水困難,進而演變成一場巨大的人為災難。

穆興民表示,干旱是偶發的自然事件,不可避免,但旱災則可以通過有效的預防措施得以緩解或減少其危害。應對西南旱災,當務之急肯定是不惜一切代價,通過各種手段首先解決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全生活用水,同時要加強區域天氣觀測預報,適時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將旱災損失最小化。

穆興民指出,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要認真反思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切實加大水土保持宣傳力度,增強全民水土保持意識,加強預防保護和監督執法工作,制止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利益的做法。開展水土保持,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并重、綜合治理的方針,扭轉邊治理、邊破壞以及一家治理、多方破壞的被動局面。

其次,要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步伐。加強生態脆弱地區和生態敏感地區的生態修復試點工作,完善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相關政策措施,形成生態修復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現有生態修復成果。加強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工程等,切實改善本地區的生態環境,加強水土保持生態林的水源涵養功能。

第三,加強農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設。由于季風氣候的特點,西南地區甚至我國的海南省都是干旱頻發的地區。對于廣大農村地區和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有效的水利水保措施和雨水集蓄以及合理的水資源調配等措施,均可緩解干旱所帶來的災害,進而實現旱而不災,或大災變小災。當前,西南諸省遭遇特大干旱而導致的重大旱災,與預防應對以及水利水保工程的不完善有相當大的關系。

上一頁 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