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地區仍未擺脫旱情之際,今年可能南北同旱的話題再被提起,日前,《科學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東亞區域氣候—環境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水資源研究中心干旱專家馬柱國。
《科學時報》:就此次西南大旱的原因,您感覺主要是哪些因素?此次大旱對您觸動較深的是什么?
馬柱國:最近幾十年西南地區總體來講處在一個降水偏少的時段,今年的情況尤其顯著。我們分析發現,今年秋冬季節的降水是近60年最少的,且4個季節同時都偏少,這樣的現象在有器測數據以來還是不多見的。區域平均干旱強度是近50年來最嚴重的。要知道未來10年情況,這是一個年代際尺度(10年以上)氣候變化的預測問題,目前這還是一個氣候變化研究的難題。
盡管我們現在還無法知道未來10年會怎么樣,但還確實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當前的降水趨勢會有所改善,此次大旱確實使人們感受到了關注環境變化、重視科學、關注水資源科學調配的重要性,同時也提醒人們要節約用水、科學用水。水資源和能源一樣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科學時報》:您怎么判斷西南進一步的天氣氣候狀況?今后幾年是否會繼續干旱?
馬柱國:前面提到,未來幾年或者幾十年西南進一步的天氣氣候狀況怎么樣,是一個氣候預測的難題,目前說未來幾年或者幾十年怎么樣都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從我們的分析來看,沒有確鑿證據說明未來西南地區不會干旱,也就是說,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地區水資源的問題。
《科學時報》:您覺得今年是否會發生南北同旱的狀況?華北地區現在到底旱不旱?
馬柱國:我沒有做這方面的預測工作,但從長期趨勢來看,華北現在還是處于一個干旱時段。
《科學時報》:就干旱洪澇等極端水文事件,您覺得在我國其他地方最近還有什么傾向?從學界到政府,應該有怎樣的應對措施?
馬柱國:我們重點關注北方干旱化問題的研究,我覺得除西南和華北之外,東北地區的干旱問題也應引起足夠重視,因為該區域也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政府應重視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水利設施的建設,學界應該重視對幾年和幾十年氣候變化的預測研究。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