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旱災2010 >> 

水利專家解讀西南大旱

時間:2010-04-13 來源:央視網 作者:

三峽工程調節蓄水 保證抗旱工作順利進行

主持人:我們也在媒體上看到一些評論說,除了自然因素之外,這次這樣災害,有沒有人類活動的因素?有人說長江中下游的干旱就是因為三峽工程蓄水造成的,您怎么看這種說法?

張博庭:先說西南干旱有沒有人為因素?我覺得人為因素,怎么說呢?應該說還是有一些的,因為咱們干旱的評價主要有三個比較公認的說法,一個是降雨少,一個是來水少,一個是蓄水少,就造成干旱。我感覺降雨少和來水少,這兩點上都不會有特別大的人為因素,因為這是天然的情況,在蓄水少上有一定的人為因素,為什么?因為我們很多的蓄水工程沒有及時到位的建設好,所以說你這個就容易遭受,當干旱來了以后,就沒有水可用,蓄水量不足,現在我們通過這次干旱,各級政府也都認識到這個問題了,下一步肯定要加大蓄水,但是我覺得蓄水少,確實有一定人為因素,人為因素就是我們對水壩的認識,水庫建設,水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可能有些欠缺,另外我們國家在目前的管理體制上也有一些問題,在什么地方?大的水庫,關鍵性的水庫往往都是要發電的,但是咱們一發電,就不歸水利部門管了,發電就歸到電力部門管了,所以越是大的關鍵性的大的蓄水工程,他越不跟水利掛鉤,包括像虎跳峽,原來規劃十一五期間開工,現在十一五馬上就結束了,但是現在還沒門了,這就是人為的因素。

張博庭:回答您的第二個問題,三峽實際上完全是一個相反的概念,三峽的建設恰恰是能夠調蓄水的工程,如果沒有三峽建設,沒有三峽成功,現在的話,肯定下游它那個遭受的干旱要比現在嚴重得多,實際上從三峽建成以后,基本上你下游的這些城市就不用再考慮干旱期的干旱問題了,比如現在三峽很明顯的,重慶那兒的航道非常困難,因為它在三峽的上游,我三峽一放水以后,它就天然來水少了,航行都很困難,但是下游的武漢、南京一點問題都沒有,為什么?就因為三峽已經蓄了幾百億的洪水,這個時候在干旱期不斷地放下來,所以說我們現在正在享受著三峽帶來的便利,包括長江上海出?谀莻地方,如果照以前,沒有三峽的情況下,這種干旱季節很容易出現海水倒灌,但是現在有三峽,在枯水季節基本上不會出現,實際上三峽建設絕對是要,很好的保證了下游的水資源的利用,當然還有一個,現在合理調度的問題,現在也有一點問題,在蓄水這一點上有一些欠缺,我們就考慮為了防洪,在洪水期間不敢把水庫的水蓄得太高了,那等洪水來了以后,沒有吸納能力了,就不能防洪了,為了考慮防洪,就必須要降到線下水位,這個很低,但是洪水期過了以后,要趕快蓄滿,不然就沒有水可用了,所以在這個短暫的時間里面,容易對下游有影響,因為三峽前面為了保證防洪,后面為了保證抗旱,抓緊這一點時間,如果抓的時間稍微一過火,就容易造成暫時的干旱,但是這種都很好解決。

張博庭:為什么?因為它是人為控制的,就像09年我們發現蓄水過快,下游干旱了,馬上國家防總發一個命令,少蓄,馬上就變成放水了,就變成供水了,最后很快就能解決,就說這種,三峽建成以后,即使出現問題,也都是人為的一些管理上的問題,很容易調整,你只要發現這個問題,一說話,打個電話可能就解決問題了,不像天災那種,你像西南這種干旱,你沒辦法,因為你手里沒有水,所以這是根本性的區別。所以我覺得這是全世界普遍的經驗,你必須把水資源變成一個人為可控的,你能夠去控制它,你才能解決你的供需矛盾,你如果說你指望著天,老天給你,分配得好,那當然好了,要分配不好,那沒辦法,所以現在可能對三峽的認識,這一點上應該澄清。

張博庭:我們也可能有個別的時候,調度上不合理的時候,出現個別的失誤,這是可能短暫的失誤,馬上就回來了,這種情況有,但是根本上,三峽是一個你控制水資源根本的一個改變,其實它的作用是非常好的,包括防洪,現在我們下游的武漢,再也不用像以前那么擔心了,在防洪的同時也是供水,像前年太湖流域發生藍藻,最后就是靠長江來灌水來換水,如果沒有三峽,你那會兒根本換不了水,因為上游都沒有新鮮水過來,怎么換呢?正是因為有三峽,水就有了,所以我們有了三峽,有了大的控制性工程以后,我們實際上已經有了后盾,出現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什么問題,某些個別現象,實際上是我們宣傳和解釋的不夠,個別的情況可能讓人家誤解了,所以這一點上應該,可能還跟廣大網友多做宣傳,多做一些科普。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7 >>] 下一頁 共7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