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旱災過境 節水重提 >> 旱災思考 >> 

水源收集可減少旱災損失 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

時間:2009-02-19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童國慶

 

《水資源與水旱災害研究》

點擊進入論壇

水源收集是指在大的積水面收集水源,但卻在小的目標地點使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水源收集、地表水存儲和地下水交換方面有著不同的技術和傳統。水源收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尤為重要,即使在特別干旱的時期,大范圍的水源收集措施,也能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

將水源收集作為策略性工具

水源收集并非新觀點,但卻是最近在各國政府、國際非政府組織,以及很多革新社區的努力下,作為干旱情況下的水資源管理舉措出現的。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缺水國家的成功實踐表明,水源收集措施有許多優點,這種當地產生的水源能夠滿足家庭和農畜使用、提供更多的灌溉用水、增加地下水的交換、減少暴雨洪水危害、有利于城市防洪和防止海濱地區咸水入浸地下。

年平均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的地區通常被視為嚴重干旱地區,但一些年平均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的赤道地區也頻繁經歷干旱。這不完全因為缺少降雨量,而是缺乏持續管理水資源和有效使用可獲得水源的能力。

水源收集就是從大的流域范圍收集降雨或者徑流,而用于一個較小的目標地區的過程。水源收集常發生于降雨在時間方面是季節性分布、但是不足以平衡農作物的蒸散發的地區。被收集的水量可以直接用于附近農田的灌溉,或者存儲于某種設施之中、供家庭使用,或者灌溉莊稼。水源收集只有在那些冬季降雨不少于100毫米和夏季降雨不少于250毫米的地區才適合進行。

水資源的過度開發給地表徑流和地下水安全帶來了危機,水源收集則可以充分利用被忽略了的雨水和洪水。很多研究表明,重新分配流域面積的1%~5%,用以進行水量收集就能滿足缺水地區的水需求。

水源收集和保持技術

水源收集所獲得的水量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用水,也能增加糧食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的安全。研究者對世界范圍的源頭水量收集進行了研究,包括田間收集、壤中水收集、山坡收集、溝渠收集等。南亞干旱地區或者水缺乏地區通常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水源收集:

——地下水窖。地下水窖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家干旱地區經常采用的雨水收集技術,通常用來收集和存儲地表徑流。幾乎每個家庭、學校和宗教地點都可以建造地下水窖,以滿足飲用水的需要。一般水窖直徑3米~5米,底面和側壁可用水泥層阻水。

——鄉村水塘。鄉村中小型水塘能收集微弱降雨形成的徑流,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用水和家畜用水等。水塘可持續供水的時間從兩個月到1年不等,主要取決于積水面的特征和降雨強度。這些水塘的水也可以通過滲透井滲透到地下,對地下水進行補充。在印度的Gu-jarat地區,2.25公頃的積水面上建造了一個1.5萬立方米的水塘,一個雨季能交換1萬立方米的水體進入地下。在巴基斯坦的Cholistan地區約建設了1500個大小不一的水塘,以滿足村民生活用水和家畜飲水。由于這些水塘并沒有經過科學嚴謹的設計和建造,所以水量下滲和蒸發嚴重。

——自然河流上的擋水物。這是河流中一系列的擋水結構,以保證河流在干旱的時候總有一部分水存于河槽,以進行地下水交換,河流中的地表水被鎖定在相鄰的兩個擋水物之間,擋水物形似微小水壩,阻止河水往下流,確保河流與地下水交換的動態平衡,以緩解旱情。

——滲透水塔。滲透水塔通常建于小河流,但有足夠多的徑流來補充水塔中的水,水塔中的水全部用來進行地下水交換,以保證干旱時土地的濕潤。與普通的水塘相比,水塔有更強的水土保持能力,因為水塔的補水和下滲主要發生于雨季,這時候的蒸發速率只是普通水塘的一半。如果建筑地點合適,水塔的下滲地下水的速率會提高。

——地下擋水壩。地下擋水壩是壤中流最好的收集形式,地下水壩通過壤中自然的水文過程將土壤中的水流導流到河谷的泥沙中,這樣的地下擋水壩很容易建造,不會被洪水破壞,一般也不存在河流管理方面的問題。印度Jodhwr地區在季節性河流上修建地下水壩,將水流導流到距河300米的水井,解決了500多村民的飲用水問題。

——城市地區的雨水收集。城市地區的水源收集包括:房頂雨水收集、城市暴雨收集和社區建筑物之間的出流收集。這些被收集的水源可以用來進行地下水交換,即將這些水源補充到地下,保證干旱時的土地濕潤。有些國家的建筑規范要求當房頂面積達到一定程度時必須進行雨水收集設計。印度新德里的一個雨水收集點房頂面積為3110平方米,在2000年雨季收集到3000立方米的水體。

很多基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水源收集成功地減少了旱災所造成的損失。研究表明,通過大范圍的水源收集,即使在嚴重的旱災時也能減少旱災所帶來的風險損失,但水源收集要作為減少旱災的策略性工具,仍需要制定不同級別的政策、機制和體制,包括用戶級、流域級、社區級、城市級和國家級等。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