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連續12年干旱少雨 地下水采用到極限

“今年看不到雪了!”24日,北京一家報紙的氣象專版赫然印出這樣的標題。2010年的年終歲尾,當全國各地陸續迎來不同程度降雪的時候,北京還在為首場雪何時飄落傷透腦筋。氣象專家說,北京未來一周都是晴天,無雪,這種情況在最近22年里從未有過。     
      比氣象部門更急的是水務部門,整個城市被干燥的空氣包裹,兩個多月無有效降水,對這座2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意味著什么?即使11月份完成了從周邊省份輸水的工程,也不夠北京一個月的用量。              [詳細]

山東特大干旱32萬人飲水難 366條河道斷流

昨天(1月27日),記者從全省抗旱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0年9月23日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僅12毫米,目前全省氣象干旱程度已達特大干旱等級,有32萬人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涉及17個市中的13個市。菏澤、濟寧約為二百年一遇。

記者了解到,2010年9月23日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僅12毫米,比常年偏少85%。其中聊城、菏澤、濟寧、泰安、萊蕪、棗莊、臨沂、日照、濟南9市降水量2-8毫米……

河水斷流莊稼被渴死 河南多地連續干旱破紀錄

久違了,雪!

久違了,雨!

今年10月份以來,我省大部分地區基本上沒有降水,加之氣溫持續偏高,大風天氣多,土壤失墑加快,我省部分冬麥區旱情較為嚴重。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收成,關乎百姓生計,更關乎國家大計。在如此嚴峻的旱情下,我省各地是如何應對的?這樣的旱情對明年收成又會影響幾何?記者分赴各地進行了采訪。

延慶百日干旱鄉村 村民鑿冰河洗衣服(組圖)

從2010年11月,北京連續百天無降水,在延慶縣山區內的大莊科鄉水泉溝村,機井里的水含氟超標,水井干涸河流結冰,百余名村民靠水車送水度日,度過一個無水的春節。

在這里水比油金貴,而過年走親訪友常說的“到家里喝口水”,在水泉溝村也成為一種奢侈的邀請。

歷史旱情:

西南大旱 5省市受旱面積1億畝

西南旱情仍呈發展態勢。據國家防總辦公室統計,截至2010年4月8日,云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5省耕地受旱面積1.01億畝,占全國的84%,作物受旱7907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墑2197萬畝。               [詳細]

我國北方遇嚴重干旱 已達重旱或特旱

來自中國氣象局的消息顯示,2008年十一月以來,中國北方冬麥區降水持續偏少,部分地區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等北方冬麥區降水量較常年同……             [詳細]

川渝大旱致1800萬人飲水困難 損失150億

2006年7、8月間,重慶市和四川省出現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災害,被稱為“霧都”的重慶籠罩在副熱帶高壓下,出現了罕見的持續性烈日烤灼。重慶成為“旱城”,3100萬重慶人民遭遇嚴重的干旱災情。據介紹,入夏以來,重慶、四川持續溫高少雨,干旱發展迅速,特別是七月中旬……           [詳細]

水源利用

最近一段時間,由水問題引發的種種危機已經對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如果說南方的水問題主要是圍繞著防洪、抗洪展開,帶有很強的季節性;那么北方地區的水短缺問題,則更加具有危害性。我們知道,自古以來北方地區就缺水,特別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擴大城市規模和工業用水大幅度增長為代價的發展模式,使得原本就缺水的北方各地在這個問題上顯得更加突出。以北京為例,雖然目前中國人均水資源為2300立方米,僅僅是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但是北京市人均卻只有200立方米—250立方米,這對于一個數千萬人口的大城市來說,已經上升為關系其生存的關鍵問題。

而在北方的其他城市,特別是在一些西北地區的城市中,類似情況也不為少數。令人擔憂的是,這一現狀并未引起重視,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眼里,發展問題,特別是如何加快發展的問題,才是工作中的頭等大事。發展什么樣的工業、引進什么規模的企業,對于一些地方政府來說,要遠遠高于潛在的、或者已經顯現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由于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是受多種外在因素的綜合影響形成的,因此,那種對此不以為然,并且把解決問題的出路寄希望于依靠市場調節、技術創新、管理手段進步等的簡單認識,是非常有害的。 [詳情]

海水雨水水庫都利用 抗旱成代表委員熱議話題

昨日記者從市“兩會”上獲悉,在今年的代表建議中,“抗旱”成為出現最多的詞匯之一。將嶗山水庫水引至北宅,采取三種模式打井抗旱,發展海水淡化來應對旱災……在建議中,代表委員們紛紛為抗旱工作建言獻策。

做到真正的節水 歸根結底要高效的利用水資源

對于大多數地區,特別是水資源短缺的地區和城市,控制水的需求、提倡節水優先是水資源管理中最本質的一項任務。影響節水效果的因素有:意識因素、政策因素和經濟因素。

中水回用技術利用現狀及應用分析

伴隨許多國家用水量的急劇增加,世界各地均不同程度出現水危機,水資源問題已成世界性問題,各國都非常重視水源問題,而我國又體現自身的特點,人口多,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目前,我國已有400多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現象,其中13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水資源的缺乏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速度。

淺析海水淡化解決中國水問題

隨著水資源短缺的日益嚴重,氣候變化、天旱、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令本世紀用水需求不斷上升,令人擔心飲用水會供不應求。全中國的研究人員都在探求新的節水方法和海水淡化技術,以期緩解逐年臨近的水危機。

抬高地下水 淺談城市雨水資源利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水問題日益突出,構建人居和諧的水環境成為現代化城市的必然需求。安陽市的治水思路把“設法蓄住天上水”擺在了突出位置,本文著重從如何把雨水作為資源變疏為蓄來實現抬高地下水,達到節水目的,以及所采取的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談了自己的觀點。

階梯水價

近來,北方部分地區干旱情持續擴大,雖有的地方降雪,但旱情并未解除。截至目前,大部分地區基本無有效降水,持續時間達歷史極值。因此大部分省市已積極的做出應對措施。

山東濟南將適時制定階梯式水價應對旱情發展

應對旱情的發展,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地表、后地下;先客水,后當地”的原則,濟南已開始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就是要嚴格實行“三條紅線”和“三條警戒線”管理。圍繞水資源的配置、節約和保護,明確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明確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明確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同時,嚴格實行地下水位、工程可供水量、水功能區納污三條警戒線管理。

根據旱情發展情況,濟南還將適時啟動《保泉預案》、《城市抗旱預案》和《水資源調度方案》,利用臥虎山、錦繡川水庫適時進行回灌補源。在保障生活、生產用水的同時,努力保持泉水噴涌。

為了充分發揮水價的調節作用,相關部門將適時制定階梯式水價,以經濟杠桿,促進節約用水。此外,濟南黃河河務局也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抗旱形勢,千方百計加大黃河水量,確保濟南城市供水和農田春灌需要。[詳情]

節能減排“十二五”:階梯水價的戰略意義

2011年,我國進入了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階段,目前由地方匯總到國務院統一編制的“十二五規劃”已經在十七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了建議稿,將在兩會期間提交審、通過付諸實施。

階梯水價計量難題解除 節水環;蛴型袌龌

據聯合國調查,全球約有4.6億人生活在用水高度緊張的國家或地區內,還有1/4人口即將面臨嚴重用水緊張的局面。與世界相比,我國的水資源更是匱乏,人均占有的水資源量僅為世界的平均值的1/4,我國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資源,養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

北京試點階梯水價 水資源使用與領導政績掛鉤

17日下午,(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科委、商務委、環保局、水務局等部門的有關負責人集中解答記者關于“十二五”規劃和首都可持續發展的各種問題。與以往不同,這次新聞發布會沒有按照慣例一上來先請各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工作成就和計劃,而是將相關資料發放給參會者,會議直接進入記者提問環節。

湖南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推行階梯水價

湖南將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實施湘江流域管理,同時將逐步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制度。湖南將通過5到10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局面。

湖北穩步推進階梯式水價制度 嚴格管理水資源

“工業和服務業用水要逐步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制度,拉開高耗水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水價差額。合理調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穩步推進階梯式水價制度!比涨,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下發“一號文件”《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鄂發〔2011〕1號)……

云水資源

開發利用空中云水資源刻不容緩

眼下,我國冬小麥主產區旱情依然嚴峻。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人工增雨(雪)作業示范區建設,科學開發利用空中云水資源。”在當下北方旱情持續的情況下如何加強空中云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抓住時機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近日記者專訪了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從事人影(即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研究的專家郭學良。

記者: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水利問題,關注空中云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公眾,非常想了解空中云水資源的一些知識,請你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郭學良:空中云水資源是指存在于大氣中的液態水和固態水總量,是通過人工干預可以直接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從自然云的降水效率看,對流云平均降水效率為56%,層狀云為29%。人工增雨(雪)的目的是提高自然云的降水效率,因此可開發利用的云中水資源潛力是巨大的,但究竟能開發利用多少,取決于科學技術水平和能力。           

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的原理是基于自然云和降水的形成過程建立的,通過飛機、火箭等運載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劑,促進云水向降水的轉化過程和提高轉化效率,如播撒碘化銀催化劑,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進云中過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水。                                                                                       


三問人工影響天氣:云水資源 能任意截留嗎?

-人工影響天氣公民有知情權

-空中云水資源也有產權屬性

-人工影響天氣意外損害補償難

 2月13日,北京城區好不容易盼來了一場雪。市民們發現,這場雪與氣象部門預報的不一樣:預報小,實際大。氣象部門的解釋說,是因為有了人工增雪……                                                               

 環衛部門對人工增雪因素的預測,與其工作性質有直接關系。但是,人工增雪后,就會和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有很大距離,這對絲毫沒有思想準備的市民來說,肯定會帶來不便。氣象部門為什么不能把即將實施人工增雪的情況向公眾說明?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情況,公民是否享有知情權呢?                                              

專題調查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