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事件專題 >> 多瑙河變色 >> 新聞 >> 

匈牙利紅泥悲劇警示中國

時間:2010-10-21 來源:南方新聞網 作者:

原冶金部建筑研究總院的一項調查稱,我國多數尾礦庫選址時很難避開生態敏感區或人口密集區。如四川攀鋼設計庫容近兩億立方米的馬家田尾礦庫位于金沙江畔;設計庫容近7000萬立方米的包鋼尾礦庫面臨黃河、包蘭鐵路。這些“巨無霸”尾礦庫,連同其他小型的尾礦庫一起,或隱于山谷,或平地而起,不僅存在自爆滲漏之虞,而且暴雨、地震等天災更易為這些“炸彈”點燃引線。

而目前我國尾礦庫治理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一些廢棄的尾礦庫根本無人監管。攀枝花環保志愿者羅興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攀枝花川投電冶公司黃磷廠雖然已于2007年被勒令關停,但其尾礦庫里仍囤積著三百多萬噸廢渣,至今仍堆放在雅礱江邊上,一到下雨天,這些廢渣連同雨水就往地下水和江水里滲流。雖然已向環保部門反映多次,但這個無人認領的“爛尾庫”,誰來處理至今仍是不清不楚。這顯然不是個案。

被忽視的尾礦污染

與其說“沒有”,不如說“沒有發現”

而在中國此前發生的尾礦庫潰壩中,官方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多集中于傷亡數字,除非有直接的污染物泄漏出現,這些隱沒在山河之間的尾礦庫所隱藏的環境風險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即使連綠色和平、綠色江河這樣的專業環保組織,也表示從未調查過中國的尾礦庫的污染問題。

湖南省環保廳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湖南不存在尾礦庫潰壩、泄漏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都查了好幾次了,地毯式排查的,沒有這樣的問題。”

與其說“沒有”,不如說“沒有發現”。中國安全生產研究院的一份調查顯示,截至2009年,我國尚有5034座尾礦庫沒有進行環境評價。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資料顯示,2008年,湖南省政府第一批掛牌督辦的尾礦庫中,危庫、險庫就達34座。這些尾礦庫縱使被關停整頓,其對環境的影響能否即刻消弭,公眾仍然不得而知。最近的事實是,媒體曝光位于湖南安化縣的紫金礦業子公司鑫豐礦業,稱其尾礦庫廢液外排造成當地水源的重金屬污染。

事實上,尾礦庫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無需復雜監測即可一窺究竟。“寸草不生,臭味撲鼻”,行走過諸多江河的攝影師盧廣這樣描述自己在內蒙古包頭所見的一座尾礦庫的景象!叭绻罎B、覆蓋、植被等解決措施不到位,尾礦庫對環境的影響是無可置疑的!敝幸奔瘓F建筑研究總院上述的高級工程師對南方周末記者直言。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