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吳平
“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需要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例;降低工業能耗,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提升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加大低碳技術研發、低碳金融創新力度;加強制度創新,轉變政府發展理念,健全綠色GDP體系;實現建筑、交通等衣食住行生活、消費方式的低碳轉變。努力走出一條化石能源消耗低,溫室氣體排放少的經濟發展道路。”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吳平先生接受本刊專訪。
低碳經濟應是低溫室氣體排放經濟
記者:我們強調低碳經濟的社會意義是什么?您認為低碳經濟與低溫室經濟在提法上有什么不同?
吳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當前及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全人類最緊迫的任務。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利益的全球性革命。當今世界各國都在加緊探索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有人說它是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突破口。也有人說它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F在“低碳經濟”的提法已經非常流行。我認為發展低碳經濟,應該和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結合起來。一般認為,低碳經濟一詞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最早提出。其實溫室氣體不止是二氧化碳!毒┒甲h定書》規定減排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六種。因此,低碳經濟的本意應該是低溫經濟(低溫室氣體排放經濟)。由于二氧化碳在溫室氣體中所占比列最大,而且溫室氣體用二氧化碳當量計量,所以習慣叫低碳經濟。我們在發展低碳經濟,關注二氧化碳減排的同時,也應關注其他幾種溫室氣體的減排。
低碳經濟跨越發展之路
記者:目前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困難有哪些,怎樣應對?
吳平: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資源的基礎之上,呈現“高碳”特征。第一,在國際分工格局中,中國是世界工廠、制造基地,是高碳產品大國;第二,制造業在GDP中所占比重高,第三產業不發達,經濟結構明顯偏“重”;第三,化石能源比重大。2008年中國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的比重為69%,石油和天然氣的比重為2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為9%,F有的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發展模式的“高碳”特征;第四,技術約束。中國在新能源技術、能效技術、碳匯技術等低碳技術領域創新水平有強有弱,發展不平衡,而且低碳技術之間相互制約。例如現有電網對風力發電并網的制約;五,價格、金融、財稅政策不完善。一些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能有效反映資源稀缺、供求關系和環境保護等因素。低碳經濟發展亟需投融資機制創新、金融工具創新。
因此,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要靠技術進步、產業轉移、制度創新等手段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升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大力發展核能、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用節能、能效提升等高新技術改造高耗能工業。發展先進制造業,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包括金融、物流、文化創意等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進低碳技術研發、儲備和商業化應用。健全綠色GDP體系,完善低碳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擺脫線性發展模式,實現跨越式發展。
低碳經濟可先行試點
記者:各區域、行業、企業如何走好低碳經濟發展道路?
吳平:低碳經濟發展需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逐步推進。城市是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最為集中的地方。建國60年來,我國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個數由建國前的132個增加到2008年的655個,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在我國,85%的能源被城鎮所消耗,85%二氧化碳排放來自城鎮。因此,城市的發展要樹立低碳理念:第一,城市的規劃設計、產業布局、能源結構、碳匯建設低碳化;第二,生活、消費模式低碳化。發展綠色節能建筑。發展新能源汽車,建立低碳道路交通體系,鼓勵公共交通、電動車、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第三,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框架,完善低碳城市綜合評估體系。園區,尤其是高新技術園區,應該成為低碳技術創新的基地。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