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污染水源帶來什么警示?

時間:2009-08-07 來源:中國環境報第2版 作者:劉純銀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由于有了水,生命才得以延續。但是人類的大量活動已經使水污染日趨加劇,讓我們“有水但憂水”。有媒體報道: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千余市民在飲用自來水后出現腹瀉、嘔吐、頭暈、發熱等癥狀。

盡管事后赤峰市建委通報說,污染事件是由于7月23日市區突降暴雨,地面水排泄不暢,大量污水淹沒了九龍供水公司9號水源井,污染了飲用水;經警方調查,基本排除人為原因;并就此次暴雨污水引發水源污染事件致歉。但也有市民對這種解釋產生了質疑:同在一個城市,為什么紅山區、松山區的水源沒有被暴雨污染,新城區的排水設施非常齊備卻出現水源被污染的情況?如果不是這家名叫九龍的民營自來水公司的設施存在問題,就是有關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不到位。

據世界權威機構調查,在發展中國家,各類疾病有8%是因為飲用了不衛生的水而傳播的,每年因飲用不衛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萬人死亡。所以,自來水廠生產過程中的檢測程序至關重要。按規定:出廠水至少每天必須測定一次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混濁度、濁度、色度、臭味和肉眼可見物,并適當增加游離余氯的測定頻率。然而,7月23日赤峰市區突降暴雨,第二天已發現自來水被污染,直到7月26日供水公司才向居民發出公告,提醒居民。雖然這次自來水污染事件與供水公司以及質監部門平時對水源進行檢測和監控工作不到位有關,但同時也再一次提醒我們:在城市水污染防治中,工業污染防治固然重要,生活污水防治也同樣重要。生活污水是水系最嚴重的污染源之一,不少專家學者更是建議城市應將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因為分開后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雨水則可直接排入自然水體中,這樣還可以降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負荷。

水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命線,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加強水污染防治,我們應在加強環境執法檢查和環境影響評價等推進工業廢水、廢氣治理的基礎上,加強城市的綜合衛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凈,減少因風吹、雨水等因素將污染物帶入河流。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對自由市場、餐館、外來人口聚居區進行嚴格的衛生管理,對建設工地衛生實行嚴格監督,對產生污染的路邊攤點或進行改造,或加以取締。同時,健全垃圾處理站點網絡,減少因無垃圾站(箱)導致垃圾隨意丟棄現象。在沿河設置一些公共廁所,減少因為沒有廁所而將河沿當廁所的現象。對公眾加強保護水質的教育,除了沿河設置一些警示牌,呼吁人們保護水質之外,新聞媒體要加強對公眾進行相關的宣傳和監督。

在水污染治理過程中,要避免將水環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強制措施完全等同起來,應更多地采用經濟手段,調動排污單位的積極性,使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綜合治理成為企業和公眾的自覺行為。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行政強制執行的成本,而且可以減少甚至杜絕企業弄虛作假,追求形式上達標但實質上產生污染的現象,提高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的有效性。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