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水污染暴露政府輿情渠道的狹窄

時間:2009-08-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胡印斌

近日,內蒙古赤峰市千余市民在飲用自來水后出現腹瀉、嘔吐、頭暈、發熱等癥狀。7月27日晚,赤峰市建委通報,污染事件為暴雨污水引發水源污染所致,并就此事致歉。事故原因雖已查明,但為何雨后3天,供水公司才發出提醒公告?是未發現污染還是監管存在漏洞,廣大市民紛紛質疑。(《人民日報》7月29日)

應該說,赤峰市政府在接到自來水污染報告后的反應是迅速和有效的。報道稱,7月26日,赤峰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要求相關部門緊急采取應對措施,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赤峰市衛生局、市建委均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迅速行動起來”。然而公眾質疑的是,為什么雨后水源污染、居民已經出現大面積明顯腹瀉癥狀三天之后,“迅速行動”才姍姍來到?

首先,在這起事件中,赤峰市政府的“迅速應對”還是有些遲緩。從報道中可以看出,引起政府重視的,正是來自赤峰市建委的報告,而赤峰市建委則是在接到自來水公司的污染報告之后,立即向上報告的。而當政府緊急動員時,已經是事發的三天后了。這樣一件可能威脅城市眾多居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事件,卻一再延宕,一再在層層上報的慎重中盤旋,赤峰市政府也委實有些高高在上。

自來水公司在自來水已經出現渾濁腥臭、居民詢問的時候依然置若罔聞,當然難逃“瞞報”的嫌疑。但自來水公司的過失,并不是政府部門免除監管責任的借口。且不論城市自來水本就是與公眾安全密切相關的機構,就是一般企業,政府也負有相當的監管責任。

其次,這一事件也暴露出政府采集輿情渠道的狹窄和封閉。自24日以來,赤峰市已陸續出現居民飲用自來水患病的癥狀,而一些傳言也在網絡上開始傳播。遺憾的是,這些信息并沒有為政府的觸角所捕獲?梢姡喾迨姓J定重大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消息渠道,并不是直接從社會上獲取,而是通過職能部門層層匯報上來的。這樣的吸納渠道注定是逼仄的、封閉的、單向的,很難真正見微知著,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初就采取有效的應對之策。

政府為什么不能直接從民眾的反映和網絡上采集輿情?現在,社會上的突發事件越來越具有不確定性,這是社會轉型期的特征之一。但同時,資訊的發達、民眾維權意識的高漲乃至政府監控力量的龐大,一方面固然使得信息傳遞越來越迅速,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知曉、采集信息變得容易起來。審視近年來發生的多起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可知,很多事件并不都是突如其來的。從其發生、發展、蔓延,到最后危害社會,都是有跡可循的。

當然,事情也可能有另外一種面目,那就是赤峰市政府對于居民大面積腹瀉事件是知情的。之所以沒有在腹瀉之初就采取行動,可能還有一點擔心,擔心公布污染信息會在社會上造成慌亂,影響地方安定。實際上,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謠言止于公開,公眾需要真相,政府的權威聲音無可替代。一味躲避甚至欺瞞,只能導致謠言瘋狂生長、流傳,絲毫無助于事情的解決。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