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這次暴雨暴露了我國城市洪澇應急體系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外經驗,我們可以做哪些改進?
程曉陶:比如,我們建立了四級應急響應制度,但現在只是籠統地說啟動了紅色或是橙色預警或應急預案。而在日本和一些歐洲國家,即使發布了紅色預警,還會在地圖上標注出哪些地方是高風險的紅色,哪些地方是風險次之的橙色或藍色,哪些地方是安全的綠色,并且通過電視和網絡向公眾發布。
目前在日本,利用計算機進行預測,水災的風險信息還只能表現到街區,今后要進一步提高預測技術,處在危險區中的每一棟住宅,相應不同頻率的淹沒水位也要表示出來。公開發布這些風險信息,住宅的所有者或購買者,就可以去查對了。保險公司也可以利用這些信息,為保險費率的計算提供依據。
我國2002年開始啟動編寫城市防洪的新規范,已經開始將防洪和排澇統一起來考慮。先是按部標編寫的,后又改為國標,目前已接近尾聲,快要遞送國務院了。以前的規范偏重工程層面,新規范將把預警、調度等非工程的層面囊括起來。
南都周刊:對于城市洪水風險的研究與預測,以及對市民防災常識的推廣,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程曉陶:近年來我們研發了城市洪澇的仿真技術,為城市洪澇風險的預測與風險圖繪制提供了先進手段。在國外,風險圖是對市民公布的,以幫助大家樹立風險意識。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風險圖還只是為防汛指揮部門內部掌握。
南都周刊:我們在城市排水法律體系建設方面存在哪些不足?西方發達城市可以提供哪些借鑒?
程曉陶:日本的《下水道法》對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項技術指標都有嚴格規定,巴黎的排水法律體系也相當完善,圍繞城市內澇預防、規劃以及政府責任,進行全方位的立法。
我們應該進一步健全水災應急管理體系,科學制定防汛應急預案;由于應急預案的實施需要短期緊急調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確相關單位的責任義務與協調機制,以及應急預案的啟動程序。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