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官員談城市水災 稱青島排水經暴雨考驗

時間:2010-06-19 來源:南都周刊 作者:

南都周刊:這次暴雨暴露了我國城市洪澇應急體系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外經驗,我們可以做哪些改進?

程曉陶:比如,我們建立了四級應急響應制度,但現在只是籠統地說啟動了紅色或是橙色預警或應急預案。而在日本和一些歐洲國家,即使發布了紅色預警,還會在地圖上標注出哪些地方是高風險的紅色,哪些地方是風險次之的橙色或藍色,哪些地方是安全的綠色,并且通過電視和網絡向公眾發布。

目前在日本,利用計算機進行預測,水災的風險信息還只能表現到街區,今后要進一步提高預測技術,處在危險區中的每一棟住宅,相應不同頻率的淹沒水位也要表示出來。公開發布這些風險信息,住宅的所有者或購買者,就可以去查對了。保險公司也可以利用這些信息,為保險費率的計算提供依據。

我國2002年開始啟動編寫城市防洪的新規范,已經開始將防洪和排澇統一起來考慮。先是按部標編寫的,后又改為國標,目前已接近尾聲,快要遞送國務院了。以前的規范偏重工程層面,新規范將把預警、調度等非工程的層面囊括起來。

南都周刊:對于城市洪水風險的研究與預測,以及對市民防災常識的推廣,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程曉陶:近年來我們研發了城市洪澇的仿真技術,為城市洪澇風險的預測與風險圖繪制提供了先進手段。在國外,風險圖是對市民公布的,以幫助大家樹立風險意識。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風險圖還只是為防汛指揮部門內部掌握。

南都周刊:我們在城市排水法律體系建設方面存在哪些不足?西方發達城市可以提供哪些借鑒?

程曉陶:日本的《下水道法》對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項技術指標都有嚴格規定,巴黎的排水法律體系也相當完善,圍繞城市內澇預防、規劃以及政府責任,進行全方位的立法。

我們應該進一步健全水災應急管理體系,科學制定防汛應急預案;由于應急預案的實施需要短期緊急調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確相關單位的責任義務與協調機制,以及應急預案的啟動程序。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