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提標之聲不絕于耳,各地污水處理廠提標行動正方興未艾,這是為什么?一個重要原因是污水處理廠出水要流入地表水水體,于是就想到將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與地表水水質標準接軌,二者實現無縫連接,使地表水水質不受污水處理廠出水影響。這個想法缺少一個關鍵問題的思考,那就是污水處理廠是否是進入受納水體的最后一道關口,即從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最終用途考慮,要求污水處理廠應該達到什么標準?可以達新生水標準,能直接飲用;也可以達再生水標準,如一級A;也可以達排放標準,如一級B,均應優化決策,因為即使不考慮受納水體混合區的作用,最后一道關口也不一定在污水處理廠。
湖北十堰神定河污水處理廠出水進入丹江口水庫水源地,最終應達地表水III類標準,2015年應達IV類水標準,是否就按此標準要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呢?由于從處理廠出口到丹江口水庫尚有15公里的自然河道,有條件不把污水處理廠作為進入受納水體的最后關口,不在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上做文章,而是把自然河道作為最后的關口,通過對污水處理廠出水采用人工快滲和強化濕地措施,達地表水主要控制指標要求,實現對北京水源地的保護。在國家發改委的支持下,十堰市政府選擇了這一方案,一是凈化技術可行,二是經濟效益更優,三是根據“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十堰理念,這一方案更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體現提高自然凈化能力的方向。
我曾詢問提出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征求意見稿的中國環科院標準所人士,為什么刪除了污水處理廠排污去向,答曰:只管污水處理廠應控制指標,各地可按出水排入何方自行選擇后續技術。此話若認真貫徹,那就不應該在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中,再提什么特別限值,也不應把COD、SS等指標再提升,這些要求可以通通交給地方標準和排污許可證去實現。若真是這樣的理念,污水處理廠國家標準只需把當今技術經濟指標最適合國情的水處理技術作為排放標準底線依據,像美國一樣,一旦某項技術確定為最佳實用技術,全國強制推行。但是,過去提出的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并沒有這樣做,留給我們的問題是:為什么不給地方標準和排污許可證因地制宜的空間?為什么不管排放口在幾類水體,給地方按受納水體保護要求去選擇廠內外綜合處理方案的決策權呢?經這么仔細一思量,對當初刪除排污去向的意圖有所明白,其意不在于給各地廠內外深度處理綜合決策的空間,而是想“一刀切”的把全國污水處理廠用膜技術提標,這就是提標之風的源頭。這與因地制宜、因水而異的比選各類高新技術,制定水環境質量達標技術經濟最優方案的要求顯然并不吻合。
這幾年,因為現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中有指標最嚴的一級A標準,于是全國各地環保水務部門都把一級A作為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使用。一級A明明是回用水標準,沒有回用要求,就沒有必要要求污水處理廠達一級A。僅僅出于體現嚴格管理,減少污染物排放的良好用心,全國眾多的污水處理廠因為與環境質量脫節,盲目要求達一級A多耗費了很多能源和投資。試想,污水處理廠出水進入河道,北方有些是干河道,為了達一級A消毒滅菌、加碳源實現總氮達標,符合生態環保理念嗎?如果真考慮污水處理廠出水與地表水水質標準接軌,溶解氧才是地表水的核心指標,治理黑臭水體歡迎的也是污水處理廠高溶解氧、低COD、低氨氮出水,為什么不嚴格按照地表水水質改善的上述要求去進行廠內外高新技術的優選,特別是各類提高自然凈化能力的生態恢復新技術呢?
在污水處理廠盲目提標之風蔓延之時,也有許多真知灼見。陳吉寧部長在十堰神定河就曾質疑,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地表水是否有必要滅菌;錢易院士曾就進入農田灌溉的處理廠出水是否需要從嚴控制總氮、總磷提出見解;更多的專家評論比世界各國都嚴得多的中國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是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正確途徑嗎?盡管至今仍見不到環科院標準所的公開回應,但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管理制度正引導精細化管理的方向,把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發放與環境影響評價、地方標準制定,排放標準達標核定的內容結合起來,為正確決策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創造了新的基礎。
當前決策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問題必須結合中央的“河長制”要求,“一河一策”決定了污水處理廠提標要“一廠一策”,要根據污水處理廠出水最終用途和實現最終用途各項技術措施實行技術經濟優化決策,也就是首先要把握收納水體水質要求?有無廠外深度處理條件?從技術最優、費用最低兩個方面綜合比選可供選擇的方案。在遇到水質監測斷面距離污水處理廠出口近在咫尺的極端條件,必須選擇廠內提標改造方案時,現在的提標改造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出水水質要求COD達30mg/L,氨氮達1.0mg/L,總氮達15mg/L,溶解氧達4mg/L以上,提標改造費用噸水可在1000-1500元水平,特別是運行費用可維持在提標改造前水平,用這樣一些指標為借鑒,鼓勵應用先進技術創造更高的績效,這也是對河長賦予的責任和應有的考核。
過去的20年,污水處理廠在減排城市生活水污染物排放總量中立下頭功,是水污染物減排的主要措施,F在要考核環境質量達標,必須通過污染物排放與環境質量間的輸入響應分析實現“一河一策”、“一廠一策”,珍惜投資,珍惜運行費,以綠色、低碳、循環為目標,優先提高自然凈化能力,助力污水處理廠實現綠色提標。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