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排污大戶”武漢晨鳴,現在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嘗試排污權交易,品味投資近4億元節能減排帶來的甜頭。
全省工業排污權交易試點即將在造紙行業鋪開。昨日,武漢晨鳴改制十周年發布會上,武漢晨鳴表示不僅不會拖“節能減排”后腿,甚至還可以自豪叫賣“節省”出來的排污權。
排污權交易年內啟動
一場節能減排的市場化、貨幣化變革,即將在我省造紙行業全面鋪開。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工業企業排污指標,將與經濟指標掛勾,并實施可轉讓交易。年內我省將啟動建設排污權交易市場,并首先選擇造紙行業試點,目前交易管理辦法正在制定。
我省造紙行業平均規模小,污染嚴重。統計顯示,我省共有205家造紙企業,平均年生產能力不足1萬噸,但是去年我省造紙全行業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4.62萬噸,占全省工業COD排放總量的3成。
環保部門表示,我省將逐步取締177家超標排污的廢紙制漿造紙企業,其他造紙企業也將因治污成本、市場等原因,被大型造紙企業兼并重組,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排污權出讓方。初步估算,僅造紙COD排放指標,每噸交易價格可在5000元-1萬元,至少形成2億多元的交易市場。
千余噸指標可賣近千萬元
“武漢開發區唯一的2個煙囪,都是晨鳴的。以前粉塵、臭氣熏人,現在看不到黑煙,也聞不到味道!弊蛉眨錆h晨鳴公司負責人如此感慨。
10年前,經營困難的漢陽造紙廠才6萬噸產量,改制為武漢晨鳴后,生產能力翻了6倍,如此龐大規模,對能源的消耗也頗為驚人。該負責人列舉了3個數字:每小時要用3萬度電,一天用煤1500噸,一天用水10萬立方米。
為了節能減排,武漢晨鳴前后投資3.8億元打出“組合拳”:實施污水治理項目;廢水利用使得耗水量及污水排放量大大減少;回收粉煤灰生產新型墻體材料,每天消化粉煤灰560噸;使用造紙產生白磷對電廠二氧化硫脫硫處理。
現在,僅COD一項就比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降低20%,意味著每年將多出1200多噸的指標,據測算,在排污權交易市場可帶來上千萬元的回報。
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將對企業節能減排發揮市場調解作用,污染嚴重超標的企業為了生產將不得不花錢買指標,而優勢企業可以出讓多余指標,獲得經濟回報,形成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