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是中國環境保護的前沿,國家新出臺的許多環境政策都是在這里率先試驗,進而在全國推廣的。早在1999年中美雙方簽訂“在中國利用市場機制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的可行性研究”的合作意向書的時候,南通市環保局就積極參與了先期的研究工作,并同美國環保協會合作,推動這項工作在南通試點。
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70年左右歷史的老國有企業,是電力系統的“一流火電發電廠”。由于采用低硫煤和技術改造,其污染治理成績斐然,排污總量不斷下降,每年二氧化硫實際排放量與環保部門核定的排污指標相比,還有數百噸的“富余”。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則是一家年產值數十億元的大型化工合資企業,已經通過了ISO14001認證,隨著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提高,急需獲得二氧化硫排放權,以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如何解決擴大生產中所需的這部分二氧化硫排放指標呢?一次在飛機上,兩名來自醋酸纖維有限公司的工程師的議論立即引起了坐在前排的美國環保協會專家的注意,因為他們當時正在協助中國政府尋找排污權交易的試點單位。交談中,雙方對彼此都產生了濃厚興趣。中國第一例排污權交易由此醞釀。
在國家環?偩帧⒛贤ㄊ协h保局和美國環保協會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江蘇省南通市成為中國排污權交易的第一個吃螃蟹者。
。玻埃埃蹦辏乖拢谀贤ㄊ协h保局的牽線搭橋下,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與南京醋酸纖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賣方將有償轉讓1800噸二氧化硫的排污權,供買方在今后6年內使用,開創了以“排污權”形式交易的先河。這次交易中,二氧化硫排污權以年度為單位?每年300噸進行轉讓,交易費用按年度進行結算。合同期滿,排污權仍歸賣方所有,買方得到的是排污權的年度使用權。《合同》還規定,合同期內買方未使用完的排放權可以結轉下一年度使用,甚至可以有條件出讓給第三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