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縣位于天山東段博格達山南麓吐魯番盆地東部,地處東經89°30‘到91°54‘,北緯41°12‘至43°33‘之間,東與哈密市接壤,西與吐魯番市為鄰,北過天山接木壘、奇臺,南越覺羅塔格山脈伸入塔里木盆地與若羌相連,縣城東距哈密市380公里,西距吐魯番市100公里、烏魯木齊280公里?h城內蘭新鐵路和蘭新公路(312國道)兩大交通動脈貫穿全境,被譽為新疆東大門。
作為一座新興的城市,鄯善縣在保留傳統的瓜果、葡萄等經濟作物農業經濟優勢的基礎上,積極依托和轉化資源優勢,不斷提高縣城工業經濟水平,目前石油化工、石材加工、鉀鹽、黃金、鐵精粉、房地產開發都已形成一定規模,成為全疆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一、項目研究背景
鄯善縣城現有人口6.5萬人,遠期(2015年)將達12.5萬人,縣城建成面積達9.54平方公里,目前鄯善縣城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城市道路達23.35公里,城市供水主管道56公里,排水主管道49.5公里。城市日供水量達1.2萬m3,不包括石油與部隊用水,污水排放量1.8萬m3,由于位處亞洲腹地,全年降水稀少,氣候極其干旱,春夏季多大風和風沙天氣,屬于典型的大陸性荒漠氣候,水資源極為短缺,水是制約縣城國民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加強水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和管理,堅持開發污水處理利用,提高生活廢水重復利用率,對縣城經濟發展的快速、持續發展尤為重要。此外,由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周期長,利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在鄯善縣發展空間巨大。
二、排水工程建設及污水處理利用開發
鄯善縣城區原有排水工程始建于1992年,投資近300萬元鋪設排水管道8960米,污水廠設于沙山公園西南端240米,處于沙山腹地,日處理能力為2000m3/d,其工藝是采用沙山自然地形形成污水庫,通過好氧塘和沙層自然過濾處理污水,最終出路是滲漏和蒸發。隨著鄯善縣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吐哈油田的大規模開發,城市建設發展迅速,污水實際處理量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已達10000m3/d,原污水廠經多年來運行,其沙層滲漏已基本達到飽和狀態,庫區水位逐年提高,排水處理設施已遠不能滿足污水排放的實際要求和環境保護的需要,尤其是其所處的沙山公園已向國務院申報為國家級旅游風景區(現名庫木塔格風景區),繼續利用沙山處理大量的城市污水已不合適。為此,鄯善縣縣委、政府果斷做出了污水廠搬遷的決策,并聘請專家幾經論證,將污水處理廠遷至辟展鄉欄桿村,在上報自治區建設廳審批立項時,建設廳主管領導高瞻遠矚,結合鄯善縣的實際情況及全疆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應用,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在污水處理廠下游植樹造林進行生態治理的合理建議。
根據鄯善縣污水系統的構成情況,縣城西北部工業園因污水排放自成系統,縣城全部為生活污水而形成另一套處理系統,結合縣城水資源狀況和項目區位于北靠火焰山,西依庫木塔格沙漠的主風口位置,利用處理后達到灌溉標準的生活污水,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建設,已成為各級領導及全縣各族人民的共識。在項目的策劃、設計、實施過程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設廳領導幾度親臨現場進行設計、指導、視察,最終促成了鄯善縣利用城市排水工程進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順利實施。
為此,鄯善縣第一給排水公司于1998年4月委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鄉規劃設計院和新疆中經建設咨詢有限公司編制《新疆鄯善縣利用城市排水工程進行農業開發項目建議書》,鄯善縣人民政府以鄯政辦復字[1998]2號文批復縣第一給排水公司成立“污水利用綜合開發公司”(現更名為鄯善縣火洲林業生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同時以鄯政復字[1998]13號文批復劃撥污水廠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用地的報告。1998年8月自治區建設廳以新建計[1998]54號文對該項目建議書提出了審查意見,自治區經貿委以新經貿技函字[1998]122號批準項目立項。
根據“超常規運作,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方針,污水處理廠項目管道部分于1998年10月開始動工,完成8.3公里DN800的排水管道鋪設,氧化塘工程于2000年5月開工,最終建成8.3km排水管道、900m明渠,建設面積為17萬m3的2個沉淀池和1個氧化塘、庫容量為43萬m3。新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所處開闊地帶為其提供了污水處理工藝-穩定塘處理工藝的便利條件,排放的污水用來改造荒灘為良田,種植經濟作物,改善生態環境,其處理工藝為:污水總管→格柵→厭氧塘→穩定塘→農田,通過三級的凈化處理工藝達到符合灌溉標準的農業用水。根據鄯善縣污水量大于供水量的實際情況(吐哈油田自己供水,排水由地方管理),每年的處理后生活污水可達657m3,加上機井的補充,全年用于灌溉的水量可達857萬m3,完全滿足了2萬畝農田綜合開發的需要。
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開發建設
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重復利用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我國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就開始研究污水利用技術,經過半個世紀的經驗積累與研究,污水處理利用已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根據項目的總體規劃,鄯善縣于2000年公司聘請專業機構完成氧化塘水質的檢測,水質完全符合農田灌溉標準,并同步完成利用城市污水進行防風固沙生態治理工程項目的可行報告。項目總規模為20000畝防風固沙林、草地建設,其中8000畝為骨干防風林,7000畝為經濟防風固沙林,4000畝為麻黃草固沙,1000畝渠系道路等配套建設。近期規劃是10000畝防風固沙林、草地建設,其中骨干防風林3000畝,經濟防風固沙林4000畝,固沙麻黃草種植2000畝,苗圃地建設900畝,日光節能溫室大棚種植100畝。
在前期的建設中,鄯善縣第一給排水公司已投入800萬元,開墾平整土地1.2萬畝,從山西引進優質的鮮食大棗品種,在曾是春夏干熱風、沙塵暴侵襲農區和城市的主風口,建成了一道綠色長廊,其間新疆楊、沙棗、沙拐棗、石榴樹、杏樹、桑樹、鮮食大棗樹、苜蓿等各種植物封沙固石,改善和調節著當地的生態環境。
目前項目區的鮮食大棗已成為縣城大棗行業中的拳頭產品,其注冊的“火洲神”牌鮮食梨棗已成為暢銷的產品;自治區建設廳把該項目列為示范項目在全疆范圍推廣;為干旱少雨及水資源短缺地區如何進行污水利用積累了成功的經驗;污水處理廠因地制宜所設計的三級處理工藝已被實際證明是可行的且大有可為,F在項目所凸現的優勢與先導性無不標示著這是一個成功的項目。
四、規劃與發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樹立品牌意識,利用鄯善縣深厚凝重的人文歷史資源,利用注冊的“火洲神”商標,實現農產品商標化;二是認真做好外銷工作,首要的是將“火洲神”鮮食大棗在占據本地消費市場的基礎上,以品牌的優勢向上海、廣東發達地區消售,進軍當地的星級酒店、果品超市,建立穩定的消售網絡;三是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在將紅棗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延伸“火洲神”品牌的市場價值,將鄯善本地的特色鮮食葡萄、瓜果依托“火洲神”品牌穩定的消售網絡打入各地市場,形成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品牌優勢,以此帶動鄯善特色農業的發展,成為鄯善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的示范;四是依托穩定的消售網絡優勢,積極發展“火洲神”品牌的高附加值的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紅棗、葡萄、瓜品的精深加工,在立足供水主業的同時,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形成特色農業大發展,促使農產品精深加工實現規;a業化、集團化;五是力足紅棗主業,依托品牌優勢,整合鄯善縣紅棗業零打碎敲、低水平的局面,積極推動全縣及全地區紅棗業的健康發展,形成集團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的紅棗業強勢集團生產基地,實現“火洲神”品牌的大飛躍;六是依托項目建成后的林草資源,發展特色養殖業,隨著駝鳥、馬鹿及其他特色畜牧品種在我縣的試養成功,特色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十分巨大;七是利用鄯善庫木塔格風景名勝區及吐魯番火焰山特色旅游資源,在項目區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業。從而最終達到利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來實現綜合農業的大開發。
五、結束語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不足,治理不當,既造成了水資源嚴重污染,又導致了巨大的水資源浪費,隨著未來經濟的加速發展,社會的穩定和進步,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水資源的限制與制約,特別是新疆這樣干旱少雨的地區,但由于鄯善“利用城市生活污水進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成功實施,對生活污水的利用開發,緩解水源不足,改造生態環境,提高污水處理工藝方面都有了新的嘗試,并且已取得了相當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使得我們對新疆地區開源節流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方式、經驗,從而真正帶動污水處理工藝開發利用形成規;,走向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