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供排水及污水處理現狀
合肥市的供水工程始建于1954年,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至2002年底日供水能力達87.5萬噸,最高日供水量約66萬m3,供水普及率達99.9%,主要水源為董鋪水庫和巢湖。由于近些年巢湖水質惡化嚴重,自今年十月份起,城市供水主要取自董鋪水庫,巢湖作為城市的備用水源。
董鋪水庫正常年份可向合肥市供水約1億m3,而合肥市自來水年需求量為2億m3,不足部分目前一部分由巢湖補給;一部分由淠史杭灌渠購買,合肥市正在建設大房郢水庫,建成后城市的優質水供應量也只能達到1.8億m3左右,仍然不能滿足城市的發展需求。
合肥市現有污水處理廠三座,總處理能力30.6萬m3/d。已建成污水管道總長約171公里。至2002年底,城市污水處理率約50%。
此外,日處理污水能力8萬m3的合肥望塘污水處理廠即將建成投產,朱磚井污水處理廠(5.5萬m3/d)、龔響塘污水處理廠(10萬m3/d)已開工建設,蔡田埠污水處理廠(5萬m3/d)已申報立項。預計至“十五”末合肥城市污水處理總規模將達59萬m3。
2
污水再生利用規劃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地處江淮丘陵,毗鄰全國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從地理位置來看,不屬于資源性缺水地區,但由于巢湖水污染嚴重,加之合肥地下水資源較貧乏,合肥是一個水質性缺水城市。
推廣分類用水,節約優質水資源是合肥污水再生利用的出發點和根本點。合肥目前日污水排放量約50多萬噸,已建成的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規模30萬噸/日,運行平穩,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資源可靠、保證率高,為實施污水資源化奠定了基礎。
合肥市的中水規劃綱要于2002年由市政府批準,規劃以《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各大型居住區、工業區、集中公園綠地及水體為再生利用目標,確定以工業循環水、居民生活雜用水、園林綠化澆灌水以及景觀用水為主要對象。根據對各種用戶的需水量預測,至2005年污水再生利用量為10萬m3/d,至2010年污水再生利用量將達到26萬m3/d。將有效改善合肥市的水環境,緩解供用水矛盾,優化水源配置,保持合肥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遠景規劃到2020年,再生利用量將超過50萬m3/d。
3 合肥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介紹
合肥王小郢污水深度處理廠工程2001年經國家計委批準立項,總規模20萬m3/d,一期規模10萬m3/d,采用“混凝-過濾-消毒”工藝,一期工程總投資約8500萬元,出水主要用于城市景觀水體補水、部分生態小區的水景、綠化用水和工業冷卻用水。該項目已于2002年開工建設,預計2005年投入使用。
3.1 設計進出水指標
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規模為30萬噸/日,采用氧化溝工藝,自1998年投入運行以來,出水水質穩定,除總磷外,其它指標達到設計出水要求。根據其設計出水水質,結合污水深度處理后的用途,確定王小郢污水深度處理廠的設計進出水指標如下:
表1
設計進水水質
項目 |
進水指標 |
出水指標 |
BOD5
(mg/L) |
≤20 |
≤10 |
COD
Cr (mg/L) |
≤95 |
≤50 |
SS
(mg/L) |
≤30 |
≤10 |
NH3-N
(mg/L) |
≤3 |
≤3 |
TN
(mg/L) |
≤8 |
≤8 |
TP
(mg/L) |
≤2 |
≤1 |
3.2
工藝介紹
本工程設計規模10萬m3/d,考慮自用水后,總設計水量為10.5萬m3/d。采用混凝+砂濾方法去除水中污染物質。工藝流程見圖1:

提升泵站將水提升至混凝池;投加混凝劑進行混凝,使得磷與化學藥劑發生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再進入V型快速砂濾池過濾;濾池的反沖洗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濾池出水口投加液氯消毒;經接觸池停留30分鐘后,送往用戶。
本工程所選用的濾池是昂帝歐得利滿專利技術設計的AquazurV型深層過濾濾池,它濾速快,采用粒徑較大的濾料,可將更多的懸浮物截留在濾料層中,再通過氣水反沖洗,去除粘附在濾料表面的絮凝物,從而保證出水水質,濾池的反沖洗次數每天不超過兩次。濾池運行為全自動控制,管理方便。
3.3
主要單元工藝設計
1、進水泵房:
流量Q=10.5萬m3/d,設計四臺泵,三用一備。
2、混凝池:
集快速混合與接觸反應為一體,構筑物由兩個區域構成,一個區用于藥劑混合,配有一臺快速攪拌器,以確保水和混凝劑的有效混合,另一個區用于保證“混凝劑接觸時間”,
混合和接觸反應時間4分鐘。
混凝劑采用固體的堿式氯化鋁,投加在快速混合區,磷酸鹽離子與水解的三價鋁離子結合生成磷酸鋁,其溶解度很低,在濾池的過濾中被去除。
3、濾池:
數量6個,每池2格,單位面積91平方米,為自重式,單一介質砂濾池,恒濾速,恒液位過濾,采用氣水同時沖洗。
4、消毒系統:
設計2臺加氯機,平均后加氯量5mg/l,最大后加氯量10
mg/l。一點加氯,投加點在濾后水出口。
5、接觸池:
設計2座,流量10萬m3/d,總容積2187m3,停留時間30分鐘。
3.4
主要設備
表2
各構筑物主要設備技術參數表
項目名稱 |
進水泵房 |
混凝池 |
V型濾池 |
加氯系統 |
加藥系統 |
接觸池 |
技術說明 |
KSB KRTK350-420
/ 806U1G-425/385 Q=1460
m3/h |
快速攪拌器 HM2000S320/P 直徑2000mm 轉速68.4T/min |
單池面積 91m2 濾速8m/h |
法國 ALLDOS GS147 投加量 40
kg/h |
加藥泵 Q=150
L/h |
停留時間 30
min |
數量 |
4臺 |
1臺 |
6組 |
2臺 |
2臺 |
2個 |
4
污水再生利用存在問題和建議
4.1
問題:
1、
宣傳不夠,加上公眾對污水再生利用的安全性認識不足及沒有配套的政策法規,落實再生利用水用戶比較困難。
2、
工程建設造價高,資金籌措有一定困難。
3、
規劃滯后,管線及用地被占用,實施難度加大。
4、
價格體系不健全,經濟效益不顯著。
4.2
建議:
1、
政府應加大對污水再生利用的政策支持,促進污水再生利用的市場培育,從而加速污水資源化進程。
2、
加強污水再生利用的規劃工作,為污水資源化利用保留發展空間,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規劃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并與城市供、排水規劃相協調。
3、
完善再生利用水標準、規范體系,為工程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4、
加強污水再生利用的技術研究,降低處理成本。
5、
盡快建立科學的污水處理再生利用收費機制。
6、
拓寬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建設項目的投資渠道。
7、
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相結合,在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的同時考慮污水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