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離開明媚你的陽光,但你離得開懷抱你的大地嗎?你可以放下美麗你的云雨,但你放得下豐盈你的草木嗎?你可以舍得承載你的歲月,但你舍得了依戀你的人民嗎…… 你離去時風一樣的腳步,重重地叩在我們心間......”這是一位網友在聽聞東居延海干涸后寫下的一段話。
上個世紀末,眾多游客都曾站在東居延海干裂的湖床上發出過神往復神傷的喟嘆。如今,在流域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個歷史上的浩浩大湖重新活過來了!截至8月20日,東居延海已經實現了連續5年不干涸。
居延! 一幅綿延的歷史長卷
據《絲路傳說》中記載:“從盤古開天地時起就有居延海,在很長時間里,這里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汪洋大海。南北朝的酈道元為《漢書.水經》所作注中說:“澤在故城東北,《尚書》所謂流沙也。形如月生五日,弱水入流沙,沙與水流行也”。其意是弱水環城入古澤,古澤通串五個小湖,水域浩淼。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內陸湖之一。原始社會的北狄、夏商周時的烏孫,先秦時期的大月氏等諸多少數民族,都曾在這一帶逐水草而居。這里是我國最早的農墾區之一,漢代就開始了農業耕作。
居延地區還是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北朝時期柔然占領這里,隋唐時這里屬于突厥,宋代時是西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依傍居延海而建的居延城、黑城等是當時的邊塞重鎮。漢、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都曾在黑河兩岸、居延之濱,策馬揚鞭、東征西討,留下自己的歷史印記。驃騎將軍霍去病從居延地區北擊匈奴,“飛將軍”李廣多次飲馬居延海,蘇武在此茹毛飲血,持守漢節,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跟隨西域的駝隊游歷居延海,清朝時,東歸的土爾扈特部在居延海邊洗去滿身的疲憊和恥辱。嘶鳴的戰馬、四起的狼煙讓文人墨客們暫時忘卻了春花秋月、雨露霜雪,一時間涌現了眾多的邊塞詩作,唐代詩人王維、陳子昂、胡曾都曾對居延地區的風物人情作過不朽的詠嘆。居延海及其周邊,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地理概念,它發育了根深葉茂的人文生態,承載著綿延厚重的歷史文化。
居延! 一曲哀婉的水之悲歌
古時的居延海,不僅滋養了各具特色的文明,而且保持了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堪稱下游綠洲的“生命之!薄蓾h時期,這一區域植被群落遠比現在稠密高大,處于繁茂的原始森林狀態,東居延海水生環境肥美,盛產鯽魚、白鰱、大頭魚等魚類,清代時曾有300多戶以捕魚為生。20世紀20-30年代,瑞典人斯文赫定進入居延考察時,曾用胡楊作舟,曾在居延海撒網撈魚。20世紀40年代中期,居延三角洲仍保持著較為原始的狀態。1944年初,農業經濟學家董正均先生在《居延!芬粫羞@樣描寫居延海:“時見馬飲水邊,鵝翔空際,鴨浮綠波,碧水青天,馬嘶雁鳴,綴以蘆葦風聲,真不知為天上人間”。
進入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游人口快速增長,灌溉農業迅猛發展,進入下游的水量銳減。黑河下游狼心山斷面的來水量由50年代的8.2億立方米減少到90年代的3.47億立方米,最少年份1991、1992、1994、1997四年平均才有2.35億立方米。1961、1992年西居延海、東居延海分別干涸,額濟納綠洲的16個泉眼、4個沼澤地也隨之消失。來水量減少加之下游不合理的墾牧活動,導致湖泊消失、河道斷流,地下水失去充足的補給、埋深下降,礦化度升高,植被因缺乏適宜的水分條件而不斷退化,下游綠洲持續萎縮,氣候不斷劣變,沙塵天氣明顯增加。1993年5月5日發生的特大沙塵暴死亡85人、傷264人,沙塵源區就在以東、西居延海為核心約25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每年春季,烈烈朔風卷起居延海湖底的沙塵,飄散彌漫于我國西北、華北上空,呼嘯的風聲如泣如訴,向人們述說著居延海的興衰往事。
居延! 一個美麗的重生故事
黑河下游生態惡化的局面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00年決策實施黑河水資源統一管理與調度。2000年1月26日,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黑河流域管理局在甘肅省蘭州市掛牌成立, 2001年8月,國務院批復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2002年7月17日17時,經過調度的黑河水到達河流尾閭——東居延海,一條完整的黑河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黑河水又連續3次進入東居延海。由于蒸發劇烈、缺乏后續水源補給,此時的東居延海水面仍難以常年維持。
2004年,黑河管理局黨組成立后,針對黑河特點,在水量調度的體制、機制、技術和管理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創新嘗試,提出了“兩個確保”(確保完成調度任務、確保輸水到東居延海)的調度目標,實現了由半年調度向全年調度、由應急調度向全面履行流域管理職責的過渡和轉變,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內陸河管理模式。2005年首次實現東居延海全年不干涸。2006年協調有關方面,在上游來水持續偏枯,中游旱情嚴重的嚴峻形勢下,努力延長閉口時間,向東居延海補水。2007年,甘肅省水利廳、張掖市政府和水務局按照流域管理機構統一部署,積極協調灌溉與調水矛盾,克服工程設施不配套、水調經費缺乏等諸多困難,年內黑河水兩入東居延海。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