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切實依靠村鄉鎮基層組織及農民,從實解決太湖流域的面源污染。太湖流域的面源污染是很突出的,也是難以有效解決的。點源污染抓企業是有抓手的。面源污染的特點是:廣而分散、自由式排放、潛在污染、滲透式排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是依靠農民、組織農民、由農民解決自己身邊的環境問題,也是解決面源污染問題。其辦法如下:
1.農村生活垃圾要實行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市集中處理。
2.農村生活污水根據村民居住的集中和分散,實行集中收集入管網和一家一戶分散式處理兩種形式。地方政府分階段建立管網,由第三方運營管理,政府補貼等辦法,從源頭把住入湖水質關。
3.指導農民科學種田。既要推動農業高產,又要科學使用農藥化肥和有機肥、農家肥,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及水體中高磷高氮污染;加強養殖業的專家指導和有關政策規定,如沿湖周邊實行禁養、限養、指定地點養殖等。
4.建立清淤回田補貼、獎勵政策,組織農民在農閑季節清淤回田。太湖流域的河道環境質量差、污染嚴重。尤其是水池塘、水河溝形成淤泥化、沼澤化、藍藻化、黑臭化,影響太湖水質。這些治理光靠政府是不夠的,要號召和組織農民治好身邊的環境,鼓勵百姓在農閑或秋冬季節實行清淤回田,政府補貼和獎勵,充分調動農民治理農村環境的積極性,建設美好家園。
五、太湖流域的企業實行掛牌制度,便于社會公眾監督。企業掛牌登記按顏色分綠、橙、黃、紅、黑5個等級,即優、良、達標、限期治理和關閉。通過掛牌,便于社會和公眾知情和監督,同時也讓企業領導和職員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在污染治理中所處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責任,增加對自己的壓力。企業掛牌采取升降制度,公開評定,定期公布。如果企業造成了嚴重污染要在新聞媒體上公開向社會道歉,實行道歉制度;嚴重污染的企業要實行重罰制度;構成嚴重污染罪的要依法追究企業的刑事責任。
六、采取綜合方法治理“五源”,即面源、點源、內源、水源、來源。太湖治理既要群防群治,也要采取綜合方法治理。在治污截流治理的同時,還應采取物理、化學、生物、機械等多種方法;采取部分或全部湖泊休養生息,恢復生機;在沿湖周邊建立林地防護帶、濕地防護帶、生態治理凈化帶,對水質進行過濾、吸收、沉淀、凈化,減少污水進入湖體;對湖底淤泥厚積并污染嚴重的也得分期分批清淤疏浚。
七、建立太湖水環境信息定期發布制度。把治理目標、任務及達標情況,定期報告社會公眾,號召全社會公眾關心、參與、監督太湖污染防治工作,并積極獻計獻策。把太湖的水看成自家的水,把太湖的治理看成自己的事,把太湖環境看成太湖人民的環境和生存發展的根本。共同把太湖的環境治理好、保護好、發展好。
八、建立太湖水環境研究院。治理太湖既要靠防治,更需要靠科技,實行科技治太。在太湖污染防治的研究上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之處。主要是3個問題:一是停留在一般水平的重復研究;二是重基礎研究,結合實際研究不足;三是缺乏引進國際先進水環境研究成果,目前治理太湖學科研究仍然滯后。
為加強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科學攻關,推動取得突破性進展,應盡快成立太湖水環境研究院,圍繞太湖面臨的水環境、水生態、水污染和太湖自身特點等問題,整合太湖研究力量,引進國內外治水、治藻等先進技術和相關人才,加強對太湖水污染的治理研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從實際出發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措施,推進太湖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環境,并指導其他湖泊的污染防治工作。
作者系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