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開發的失序
“塞外明珠”為什么會出現生態危機?楊鳳鳴對時代周報記者直言:除了自然因素外,還有人禍。
事實上,紅堿淖自2000年后只有營盤河、蟒蓋兔河、孫道溝河和柒卜素河這4條主要的補給河流,前3條河流都是流經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再注入湖中。
然而,2004年,紅堿淖首次遭到了重創—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斥資上億元,在距離紅堿淖上游4公里處的營盤河上建設了扎薩克水庫大壩,如今,這條汛期能有100多米寬的河流斷流,“而這條河原先占到紅堿淖湖水總補給量的40%”;2009年,內蒙古一方又在蟒蓋兔河上建造地下水庫,蟒蓋兔河也斷流了。
站在扎薩克水庫大壩上,楊鳳鳴顯得很無奈。扎薩克水庫設計庫容5117萬立方米,8臺抽水機日夜不停地抽水,為一個新城—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提供城市和生活用水。康巴什新區2004年5月全面動工興建,這個新興產業基地預計到201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10萬人。
紅堿淖的水量從此得不到補充,像被一下子掐住了咽喉,標志著紅堿淖已成一個死湖。
特殊的地貌,使得紅堿淖周邊煤炭和天然氣資源極為豐富,大量的資金撲向這里,眾多追逐利益的勢力在這里展開角逐。在這樣的背景下,2006年以前,周圍的煤礦林林總總,距離湖區最近的煤礦僅15公里。
人們狂熱地投身到煤炭資源開發上的同時,卻有意無意間“墮落”成紅堿淖可怕的殺手。
“煤炭開發造成地下水系嚴重破壞,就好比幾個本來沒有連通的水池,一旦相互間有了缺口和縫隙,水較多的池子里的水就會朝水較少的池子里流,原本多水的池子水位自然下降!鄙袢A神東電力公司計劃發展部技術人員焦鵬形象地說。
近幾年,紅堿淖風景區管委會就水源截流和關停周圍煤礦,多次向包括國家環?偩值扔嘘P部門呼吁,陜西境內的紅堿淖周圍的涉煤企業已全部關閉,但由于牽扯復雜的利害關系及利益沖突,在內蒙古界內卻年年落空。
8月12日,時代周報記者隨陜西省專題調研組驅車前往內蒙古段調查,沿一條省際公路行駛20分鐘,就見路兩旁冒出一些選煤廠、火電廠、焦化廠,據統計,紅堿淖的內蒙古周邊,仍有10多個污染廠,而興達洗煤廠、宏達洗煤廠、宇王焦化廠等涉煤企業是造成紅堿淖水體污染的大隱患。
更讓人揪心的是,當地正興建馬泰壕煤礦,投資巨大,距下游的紅堿淖湖岸僅3公里,距離更近的一個天然氣井正在鉆探中。
遺鷗生存受到威脅
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濕地精靈”的遺鷗最早出現在紅堿淖是2001年,數量僅有十幾只,內蒙古鄂爾多斯的一塊國際重要濕地消失后,大量的遺鷗才飛到紅堿淖。由于保護措施到位,遺鷗由2004年的1000多巢快速增至6000多巢,數量近2萬只。
有關資料顯示,紅堿淖的遺鷗數量已經占到全球總量的90%以上,湖心的紅石島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遺鷗繁殖與棲息地。
但眼下,水位下降,水質的污染和鹽堿化,造成魚類資源基本枯竭,加速了周邊地區荒漠化進程,導致遺鷗的食物在逐年減少,遺鷗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峻挑戰。
在遺鷗繁衍生殖期間,紅堿淖風景區管委會購買了3萬元的食物,定期派專人投放到遺鷗的覓食區域,進行人工喂養。但在動物學家們看來,這種“善舉”從長遠看,對這種野生物種的延續、繁衍,或許有害無益。
“雖然目前遺鷗數量沒降反增,但這種遺鷗資源估計只能再用5年,5年之后遺鷗會不會飛向別處,它還能飛向何處,就不得而知了!敝镍B類專家何芬奇表達了對遺鷗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的焦慮。
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稱,目前紅堿淖面臨的水資源的危機,如果進一步加劇,世界瀕危動物遺鷗將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遺鷗作為世界瀕危物種,90%的種群數量在紅堿淖繁殖,這應該是我們的榮幸,反過來講,我們也為它捏了一把汗。因為一旦這個地方出了問題,那就是滅絕之災!
拯救正在進行
7月23日,在由濕地國際組織主辦的紅堿淖濕地與遺鷗保護國際研討會上,國內外專家學者積極為紅堿淖生態危機的治理建言獻策。
8月11日,陜西省派出由林業、水利、環保等部門的7位專家組成的調研組,對紅堿淖濕地保護的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有專家重提“引黃濟紅”的方案,即把黃河水引入紅堿淖,但該方案因為距離遠、成本大等難題始終沒有進入操作層面,這次也不例外,并未得到大家的認同!耙驗閺恼撟C到把黃河水引進來,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時間,紅堿淖的水位極限已經等不起!
專家建議,解決紅堿淖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應從當前和長遠兩方面考慮。而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就是提請水利部、環保部出面協調,解決內蒙古方面截流水源和污染水源問題。
但開閘放流攔截水源,恢復紅堿淖流域原貌,讓營盤河、蟒蓋兔河像原來那樣自然地流淌,這是個難題—兩條河的水庫,已關系到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數萬人的吃水問題,放了水,這個城市或許就會成為一座廢城。同時,即使開閘放水,此時的水情,已經難解紅堿淖之“渴”。
專家建議從長遠考慮,成立跨省的紅堿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申報國際濕地,做好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和陜蒙雙方利益評估,依法保護生態,保護沙漠奇觀和遺鷗生息。
“已經耽誤不得,否則真的就成歷史罪人了!爆F在,楊鳳鳴感覺,專家提出的在紅堿淖周邊地區常年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不失為一個有效緩解紅堿淖水資源減少的好招,應該盡快實施。“因為這里的云層豐富,云水資源大可利用,估計在現在基礎上,增加20%的水面沒問題。”
然而,靠人工增雨也僅僅使湖水不要縮減得這么快。面對自然,面對紅堿淖的生態危情,還要以更高的智慧來化解。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