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資料也見證著三口水系的劇變。據湖南省水利廳提供的數據,淞滋河東支沙道觀從1974年開始出現斷流,2002年以前平均斷流150天,2003年至2007年平均斷流驟增至205天;虎渡河彌陀寺由斷流2002年前的127天增加到155天,而南閘以下一般斷流時間達到280天以上;藕池河西支進康家崗由斷流241天增加到近幾年的平均每年255天,其中2006年斷流長達338天,是有記載以來最長斷流記錄。
過去全國聞名的“水窩子”正在變成缺水的干旱地區!水利專家們認為,這一觀點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的現實。
洞庭湖是亞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之一。而日益顯現的缺水危機使洞庭湖原有的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考驗。
湖南省洞庭湖環境監測站譚建強說:“現在洞庭湖生態系統面臨的已不是變不變的問題,而是怎么變?”譚建強認為,造紙污染的整治對于改善洞庭湖水質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并不能改變洞庭湖的生態環境演變的趨勢。
由于水位降低,洞庭湖原有的“水漲為湖、水落為洲”的濕地特性正在呈現逆向演化。濕地鳥類食物減少、候鳥越冬形勢嚴峻。一些洲灘上,大量種植的歐美楊等外來物種取代了原有蘆葦等地方物種,一些地方濕地正在變成“林區”。
此外,一些專家還表示,蓄水量減少導致水體自凈能力降低,使洞庭湖區部分地區目前內河水體富營養化、干涸現象十分普遍。一旦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后果將更為嚴重。
干旱的范圍和程度不斷擴大,還將成為制約洞庭湖區經濟發展的瓶頸。由于枯水期延長,湖區農業生產受到很大的影響。洞庭湖區是湖南最重要的商品糧主產區,但由于缺水干旱,南縣、華容、安鄉等原來水患突出的地區出現大面積灌溉困難,導致農作物改種甚至絕收。有的地方甚至要依賴人工降雨,這在洞庭湖歷史上極其罕見。
由于可利用的水資源量減少,相應增加了農村飲水不安全人數,加上現有取水設施的正常運行受到影響,目前洞庭湖區北部地區比原規劃的飲水不安全人數增加了近180萬。
江湖關系進入“后三峽”時代
水利專家認為,近年來洞庭湖區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干旱,主要原因是上游江河來水偏少,水利工程蓄水不足。但如果放在江湖關系長期演化的背景下考量,洞庭湖枯水期延長、水位降低并非偶然現象。
專家認為,三峽水利樞紐的建成,對于長江與洞庭湖的關系是一個巨大的改變,江湖關系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來自湖南省水利廳一項調研報告認為,三峽工程建成后對洞庭湖的影響總體來說是利大于弊。這首先緣于三峽工程將大大減輕洞庭湖區的防洪壓力。多年來,水患一直高懸于湖區群眾頭上的一柄利劍。自1949年以來,洞庭湖區洪澇災害頻發,平均1.5年發生一次洪澇災害。1950年至2000年的51年中,發生潰垸的年份有35年,高達68.6%。51年間共計潰垸受災面積1093萬畝,年平均潰垸面積24.4萬畝,其中1996年特大洪災中潰決大小堤垸145個,1998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中潰垸142個。
三峽工程的建成,為根治洞庭湖區百年水患創造了有利條件。據了解,三峽工程的建成使用后長江中下游分洪量減少,減輕了洞庭湖區的防洪壓力。同時,三峽工程投入運行后,長江進入洞庭湖的泥沙銳減,洞庭湖淤積量將大幅減少,這對維持洞庭湖調蓄容積和延長洞庭湖壽命十分有利。
但專家們同時指出,三峽工程建成后長江泥沙量減少,清水下泄使長江河床被不斷刷深,長江入洞庭湖水量也隨之減少。雖然在枯水期三峽下泄量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補償沖刷造成長江入湖水量的減少,受此影響,近年來長江入洞庭湖三口河系衰退特征已十分明顯。
水利部門的監測顯示,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長江入湖水量多年平均徑流1501億立方米,而1990年至1998年長江入湖多年平均徑流量已減少至621億立方米,減少880億立方米。三峽水庫蓄水以來,長江入湖水量進一步減少。
水文歷史監測資料表明,2006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總入湖水量僅為15.3億立方米,比同期多年平均情況減少93%。據悉,歷史上干旱嚴重的1972年10月長江平均入湖流量為2114立方米每秒,而2006年10月入湖平均流量只有當時的1/4。
今年9月15日,三峽工程開始實施試驗性蓄水,攔蓄水量占來水總量的30%左右,減少了下游來水量。10月中上旬,三峽入庫流量為1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出庫流量維持在7000立方米每秒,這使得長江入湖水量進一步減少,洞庭湖出流加快,導致湖區水位相應下降,湘江下游水位有所下降。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