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環境問題已病入膏肓 黃河水質近十年急劇下降

時間:2009-12-09 來源:人民網 作者:

繼陜西鳳翔、福建上杭后,河南濟源再一次成為重金屬鉛污染的受災區,濟源千名兒童血鉛嚴重超標。一次次的水污染事件污染的不僅僅是水,更吞噬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

解讀水質監測報告

不久前,環保部發布了2008年度中國重點流域水質監測結果:70%達標,40%規劃治污項目完成。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敏表示:“我國的7大水系中只有長江和珠江80%斷面達到地表水Ⅰ~Ⅲ類標準,黃河有60%達到上述標準,而其他河流只有30%左右的斷面達到標準,然而就是這些數字的取得也是經過了幾年嚴格監控的結果!

中國北方最大的河流黃河在近10年來水質急劇下降。粗放型經濟的發展、生產和生活用水的大量增加,黃河已經難負重荷,斷流事件時有發生。據2008年環保部的環境公報顯示:黃河水系為中度污染,尤其是黃河的支流總體為重度污染,“奔流到海不復還”的黃河“血液”已經不僅僅是裹挾著泥沙的水,海量的散發著刺鼻腥臭的各種廢水成為其難以去除的“血液毒素”。

與黃河相比,長江的水質在環保部2008年的報告中顯得要“干凈”很多:長江干流整體水質為優,支流水質整體良好,然而在蘇、皖兩省的交接斷面水質仍為劣Ⅴ類,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長江流域一些珍稀的魚類已經難覓蹤影,幸存的珍稀魚類數量也急劇下降,瀕臨滅絕。

在中國的大江大河受到污染的同時,與其同吞吐的湖泊很難做到獨善其身。中國環境科學院湖泊環境研究室姜霞博士告訴《科學新聞》:“據1981~1985年的調查與統計,我國大于1km2 的湖泊有2305個,湖泊總面積為71787km2,總蓄水量7088×108m3。湖泊富營養化發展趨勢迅猛,70年代富營養化主要發生在城市小型湖泊,到2000年以后,我國的大中型湖泊開始出現富營養現象,到目前為止,我國出現富營養化的湖泊面積達8700 km2,形勢堪憂。”

“玉鑒瓊田三萬頃”,“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湖在2009年10月份提前進入了枯水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太湖成為藍藻頻發的富營養湖泊。不僅僅是這兩個湖泊,根據《2009年6月長江水資源公報》顯示:鄱陽湖出口湖口斷面的營養化程度為中級,水質為Ⅲ類;巢湖西半湖營養化程度為輕度到中度富營養化,水質為劣Ⅴ類, 東半湖水域營養化程度為輕度營養化,水質為Ⅳ-Ⅴ類,主要超標項目為總氮,總磷;據報道,巢湖市開源石料廠非法排污,每天直接把近萬噸的污水排入巢湖,而這樣的污染事件已經屢見不鮮。按照國家環保標準,Ⅰ類和Ⅱ類水可以作為飲用水水源,Ⅲ類和Ⅳ類水只可以用于灌溉,Ⅴ類及劣Ⅴ類水質甚至不可以用于灌溉,然而在水污染如此嚴重的情況下,中國很多地方根本無法執行這一規定。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