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會的舉辦,又是向世界介紹一個“新北京”的最佳機會。圖為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的LED節能燈奧運會,不僅是企業體育營銷的平臺,同樣也是舉辦城市打造城市品牌的最佳時機。
西班牙巴塞羅納,舉辦奧運會之前并不為世人所知,但奧運會的舉辦讓其成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從蒙特利爾、莫斯科、漢城到巴塞羅那、悉尼、雅典,奧運會對各城市的知名度提升是無法用數字估算的。
這樣的影響力,吸引著眾多城市一而再、再而三地爭奪奧運會舉辦權。
2008年北京奧運會,當全球的目光聚集中國時,除了北京外,青島、香港、天津、秦皇島、上海、沈陽同樣也在被關注,而這六大城市也在借助奧運讓自己的城市影響力不斷擴大。
人們關注奧運,也關注著與此相關的城市發展與變化。
在上周,距離北京奧運會還有93天時,在北京奧運新聞中心,也舉行了一場題為“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2008年行動計劃”的新聞發布會。
不同城市,不同催化效應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志曾說,不舉辦奧運會,北京還是如此發展,而奧運會是加快城市發展和規劃的催化劑。
奧運會的舉辦,又是向世界介紹一個“新北京”的最佳機會。
在1991年申辦奧運會失敗后,北京將申辦奧運會與北京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將基礎設施建設、世界頂級現代建筑拔地而起所促成的商業文化圈都納入北京市“十一五”規劃中。因奧運催化作用塑造而成的“新北京”在幾年時間內產生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效應。
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對20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了排序,在綜合競爭力排序中北京排名第4;在內地50個主要城市中的城市品牌競爭力排名中,北京位居第1。
除了奧帆賽和足球比賽、馬術比賽在其他協辦城市舉行,其余綜合賽事均在北京舉行。但作為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的“有力補充”外,協辦城市并沒忽略“奧運會”的“曝光機會”。六個奧運協辦城市以及火炬境內傳遞的各個城市都擁有了營銷城市品牌的“話語權”。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城市,又都發生著不同的催化效應。
在奧帆賽的競爭之中,秦皇島惜敗于青島,但足球預賽的12場比賽同樣也讓這座北京的“后花園城市”尋找著新機會。
近幾年來,秦皇島借助大型賽事提升自身影響力:2002年全國體育健身展示大會以及2005年亞洲女籃錦標賽等賽事都讓秦皇島與體育旅游事業聯系到了一起。秦皇島還專門策劃、啟動了“一帶兩線”全民健身工程。“一帶”即橫貫城區寬2公里、長40公里的健身帶;“兩線”,即利用該市南部126公里的海岸線資源,以三個城區和兩個縣的海濱浴場為一線,建成以足球、排球、拔河、風箏、摔跤等項目為主的海灘健身運動和海水、陽光、沙灘娛樂項目基地。
按照奧運主辦城市申辦時的承諾,北京要在環境、交通、綠化等各方面均要達到國際標準。備戰奧運的7年也正是以國際大都市為標準的首都經濟“經濟結構轉型”的7年
因此,秦皇島也借奧運東風在京津冀商業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就是旅游經濟的發展。
作為分賽區的青島和香港其產生金牌數量雖少,但場館設施建設五臟俱全,是六大協辦城市中唯一有奧運村以及擁有分賽區開賽儀式的城市,開、閉賽儀式的規模也是以奧運會開幕式進行。
而那些看似與奧運會賽事“擦肩而過”的城市也自有想法。舉辦2010年亞運會的廣州沒承接奧運會的協辦任務。不過,廣州市卻“拿下”了北京奧運會前夕最受“關注”的重要活動,那就是在8月1日到4日召開的奧林匹克科技大會。該會議涵蓋了體育科學、體育教育、運動醫學以及與體育相關的學科,代表各相關學科最高水平的科學家將應邀在大會上作報告。預計有超過2500名的代表將參加此次大會。8月8日是奧運會的開幕式,可以說4天活動受國際關注度不亞于奧運會前夕的任何一項大型活動。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段世杰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科技大會的城市選擇并非通過競標方式產生,而是廣州各方面的條件比較符合大會的召開,廣州被推薦承辦科技大會。
三亞作為火炬傳遞境內第一站,更是擁有700多家媒體的關注。三亞市將火炬傳遞路線變成“南海小島的旅游風情”展,在三亞最大的人工島——鳳凰島上,美術大師韓美林創作的40多米高、青銅鑄、帶貼金的鳳凰雕塑赫然立在風中。按照規劃,這里將建國際會議中心、國際養生度假公寓等設施。鳳凰島的旅游開發公司也看中三亞的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目前,旅游產業占到三亞GDP的70%。
產業轉型
盡管奧運背景下的城市品牌戰略各有招數,但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是,大量基礎建設投資都需要從產業圈長遠發展出發。
北京經濟結構的轉變并非單因奧運會的召開而展開。
“我們早就開始了北京市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工作,提倡節能低耗型企業并非將高耗能的企業關閉或轉移,更多的是通過技術改造來達到基礎標準。” 北京工業促進局副局長李樹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一些專家認為,城市細節問題不容忽視:市民親和力、城市交通環境、未來投資信心等。
按照奧運主辦城市申辦時的承諾,北京要在環境、交通、綠化等各方面均要達到國際標準。按照北京“十五”以及“十一五”規劃,備戰奧運的7年也正是以國際大都市為標準的首都經濟“經濟結構轉型”的7年。
2004年,低耗能、少污染、多就業的都市型工業和現代制造業,成為北京市工業發展的重點,這樣新型工業道路正是以高技術為主導。
來自北京市發改委公開的消息稱,北京市萬元GDP能耗的情況已經由2006年的0.75噸標煤,下降到2007年的0.72噸標煤,同比下降了5.11%。萬元GDP的損耗已經從44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38.6立方米,同比下降了9.6%;瘜W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同比降低了3.22%和13.82%。
另一組有意思的數字是,第三產業在2006年就已占到北京GDP的70%以上。2007年,北京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06.2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增速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已連續第9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3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2479.3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6425.6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查業,教育等行業發展較快,增速高于第三產業平均水平。
但經濟結構的改變是否就意味著北京對類似于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就不歡迎?對此,李樹藩給予了否定的答案,這也成為他最近總是要解釋的一個問題。問題的核心就是關于高輻射力、高附加值的企業,北京市還是比較支持,“但我們更支持企業發展同時減少用水,減少用能。這個‘減少’是在原來的技術層面上,支持進一步的技術改造。”
李樹藩頻繁地“說明”緣于近期的一則消息,那就是在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北京地區19家重點污染企業將被停產和限產,北京全市水泥企業等也將暫時停產。
近日,北京市政府在發布的“關于奧運會殘奧會期間本市空氣質量保障措施”通告中要求,今年7月20日至9月20日,首鋼總公司采取嚴格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生產負荷,減少污染物排放。北京東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東方化工廠暫停生產。北京全市水泥生產企業、水泥粉磨站、混凝土攪拌站以及位于該市西南部地區的采石和石灰生產企業,原則上暫停生產。
北京燕山石化集團等19家重點排污企業和北京京能熱電(10.97,-0.37,-3.26%,吧)公司等4家燃煤電廠,采取壓縮產量、調整運行方式、加強污染設施運行管理等措施,在確保達標基礎上,減排30%。
這樣的通告對于敏感的投資者和企業來說,無疑是透露著北京經濟發展的某種信息,那就是原先高耗能的企業所面臨的轉型問題。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曾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這樣的措施一是為保證北京奧運會期間的空氣質量,二也是促進北京經濟結構向第三產業為主進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