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的南方雪災已經漸行漸遠,氣象學家對這場大雪的解釋是“‘拉尼娜’惹的禍”。表面看來的確如此,可仔細分析“拉尼娜”也是代人受過。
氣象學家秦大河不久前專門做了一場題為《科學家看待氣候變化》的報告,將氣候變暖、環境惡化的矛頭直指城市化。
城市化加速、科技進步、經濟發展,這些擴展人類生存空間的手段,在帶給人們便捷和舒適的同時,也讓我們支付了巨大的成本,能源浪費、環境惡化、環保成難就是例證。
也許駕馭這樣一個大話題,我的筆太小,權且就從小處說起。
在北京的寫字樓里,廣泛流傳著一句話“冬穿裙子夏穿棉”。有過寫字樓體驗的人都能廣泛理解這種貌似幸福的痛苦。采暖季燒得過火的暖氣帶給我們的,除了浪費的罪惡感,更多的是排放過量造就的污濁空氣與呼吸困難;夏季冷得過度的中央空調帶給我們的除了反季節寒冷,更恐怖的是其對大氣層致命的破壞。同事某君由滬至京工作,原以為比起上海的陰冷,北京的暖氣會讓他無比愜意,哪知冬季室內30℃的氣溫外加干燥讓此君整夜在床上“烙餅”,嚴重失眠,幾欲打道回府。他還沒體驗過夏季室內的“寒冷”,因此到那時再表同情不遲。
北方向來視水為稀缺,節水成為不少人的主動選擇?墒牵斯澦,對地表水的污染與治理不力,已經成為更大的環保問題。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本身就很少的幾條水帶難得見到清澈之時,路過之處常見赫然幾個黑洞洞的排污口正對著河流在排污,排出的污水五顏六色,黑黑白白,黃黃綠綠,使本來就污濁的河水更加污濁。
北京市副市長牛有成今年年初表示,南水北調工程部分竣工,4月份,將有冀水進京,“給北京用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在北京缺水得到緩解的同時,如何提高水質,這個問題將繼續與節水并行。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無論是在居民家中還是辦公樓里,人們已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家用電器或電腦“開機容易關機難”。多數人認為,電源插頭是否拔掉無關緊要,不會造成電浪費,“上班族”則嫌上班開機費時麻煩,干脆就不關。殊不知,就這一個小小的待機狀態,也造成了大量電能的消耗。為了喚醒全民節能意識,去年9月,國家17個部委聯合啟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系列活動,9月23日晚8點,全國7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集體熄燈半小時,旨在讓大家體驗能源緊張。
不知道,這半小時的黑暗體驗,能否讓大家建立節電的自覺性。不過我們知道,電力作為清潔能源,用來發電的卻未必是清潔能源,巨大電力浪費的背后同樣逃不開污染問題。那些提供能源的城市正在經受著污染持續與轉型艱難的雙重痛苦。這些,都在相互作用,怎容我們忽視?
其實,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找到解決之道。比如,針對冬季暖氣過熱這種能源浪費的情況,完全可以通過分戶計量來解決,但相關主管部門解釋,分戶式計量涉及到多部門協調及立法瓶頸;水污染的解決則需要城市政府在思想上切實重視起來,并持續監督與資金投入,可是這一切似乎永遠停留在某個靜止的點。
環保既是一個大政策,也是一個小話題,值得關注和深思的事情實在太多,其中的困難也不能盡述。不過,希望一直都在。
在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專門提出成立環境保護部,以表國家解決可持續發展難題之決心。去年以來,關于節能的立法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用自上而下的立法意識,配合自下而上的自覺意識,中國的節能環保難題也許會變得不再那么“難于上青天”。